時間是什麼?它從何處來,又去了哪?孔子稱之為「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的時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好像無所不在;時間便宜得讓人天天揮霍它,卻也有「寸金難買寸光陰」和「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聖經) 之嘆。「時間」真令人迷惑,難怪四世紀時奧古斯丁說:若沒人問我,我知道時間的意義,但若要我解釋給別人聽,我就不懂了!
時間的測量比其它物理性質 (長度、質量) 困難和複雜很多。計時器的精確度直到16世紀發現鐘擺原理後才有突破,但可隨身攜帶的精密計時器卻等到18世紀才現身,因而使千萬人免於溺斃(有何關係?)。況且法國大革命時竟然立法規定一天只有10小時;近至20世紀俄國的史大林還下令一星期是5天!
不同國家的時間節奏也大不相同,例如瑞士銀行的時鐘平均誤差只有19秒,而台灣在世界31個國家中,整體生活的緊張程度排名14,這是如何測的呢?你希望過悠閒還是緊繃的日子?英英美代子快樂嗎?
20世紀的計時器愈來愈精確,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推翻了固有的時間觀,不得不大幅修正計時器,例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每天必須用相對論原理撥慢38微秒,否則將產生12公里的誤差,使它失效。
其它新的時間觀念,例如「平行宇宙」和「蠕蟲洞」等將在21世紀帶來重大的衝擊,或許有一天讓我們回到過去,甚至提前進入未來,完全動搖我們的時間觀!
本課程要從科學、技術、歷史、心理、和哲學的角度來探討人類對時間的測量、利用、標準化、超越、以及最終想瞭解它的整個過程,讓同學洞悉時間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