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半導體電子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共學群名稱半導體電子

(一) 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本共學群的主旨為透過「實作經驗」、「數據分析與整理」及「科學思維表達」,增加學生對於產業問題的實際了解,使學生達成「學用合一」的目標。在今年的半導體電子共學群中,開設了半導體物理與先進元件分析微學程,學程包含了基礎課程、進階課程與整合課程,從基本半導體元件物理以及材料分析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外,更重要的是,能使修課學生直接參與解決業界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藉由本課程,實際接觸台積電、聯電、友達、群創等國內科技大廠的先進元件(圖1);透過訓練使學生動手進行元件電性量測、數據分析整理、科學思維表達。張鼎張老師在學程開設的之『半導體元件物理』與『奈米元件製造技術』均為校內最收歡迎的課程,每年修課人數均爆滿,廣獲學生歡迎與好評(圖2)

圖片1

圖1、半導體物理與先進元件分析微學程規劃

圖2、『半導體元件物理』與『奈米元件製造技術』的修課人數爆滿(160餘人)

學生藉由此學程完成專業知識的學習之外,本學程會聘請國內各大電子廠(如台積電、英特爾、聯電、友達光電等公司)專業人士來校擔任業師,本學期邀請敦南科技、晶元光電的業師來教授專業技術與經驗分享(圖3),可以使學生更直接了解產業界最新面臨的問題;不僅如此,藉由完整的物理機制解析完成研究報告並上台口頭報告,並且學生能將所得的結果撰寫國際期刊論文,而解決方法則能撰寫專利,課程將視研究情況協助同學撰寫國際論文或專利。

未命名
圖3.1邀請敦南業師教授專業技術。

未命名
圖3.2邀請晶元光電業師經驗分享。

未命名
圖3.3修課學生實際儀器操作。


圖3.4修課學生上台報告研究成果。。

未命名圖3.5大三專題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國際期刊。

       本學期除了邀請國內各大電子廠的專業人士來校擔任業師外,也邀請相關領域的國外學者與共學群的學生們進行學術交流,今年邀請對象有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盧偉教授,研究領域為先進電子元件,盧偉教授在電子元件相關領域相當知名;另一位為華中科技大學的缪向水教授,研究領域為邏輯計算,也是在邏輯計算相關領域非常出色。除了邀請國外學者來交流外,同時也會有國外學生來短期交換,在短期交換期間內,共學群的學生們能與國外學生共同實驗交流,也能培養同儕之間情感,增加世界人脈,讓共學群的學生們提升國際視野(圖4)。


圖4.1邀請德州農工大學的郭育教授經驗分享。


圖4.2邀請加利福尼亞大學(UCLA)的陽楊教授經驗分享。

DSC02580圖4.3邀請密西根大學的盧偉教授經驗分享。


圖4.4邀請南京大學的缪峰教授經驗分享。

DSC00947
圖4.5邀請華中科技大學的缪向水教授經驗分享。

未命名
圖4.6 UCLA陽楊教授的博士後來短期交流。


圖4.7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來中山大學進行國際研究交流。


圖4.8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來中山大學進行國際研究交流。

(二) 亮點特色

1.每年『半導體元件物理』與『奈米元件製造技術』均為校內最受歡迎的課程

張鼎張教授自進入國立中山大學以來,深信唯有落實傑出教學,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學生,因教學表現傑出及對學生無私關懷,歷年來獲得中山大學『傑出教學教師』、『教學優良課程』、『TOP 20教師』、『優良導師』等獎項肯定。因張教授教學表現認真傑出,每年開設之『半導體元件物理』與『奈米元件造技術』均為校內最受歡迎的課程,每年修課人數均爆滿,廣獲學生歡迎與好評(圖5)。


圖5.1『半導體元件物理』的修課人數爆滿。


圖5.2『奈米元件製造技術』的修課人數爆滿。

2.中山大學最年輕第一作者登上SCI國際期刊

在2017年,更是有大三專題生第一作者發表SCI國際期刊,創下中山大學最年輕第一作者登上SCI國際期刊的紀錄,並於2018年榮獲碩士生組的IEEE獎學金(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 Student Fellowship),擊敗全球眾多菁英學子(每年僅3位學生獲獎),且創台灣最年輕之得主紀錄,獲各大媒體爭相報導(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327/2479160, 刪新文//news.nsysu.edu.tw/p/404-1120-193051.php?Lang=zh-tw)

未命名
圖6 大三專題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國際期刊,並榮獲2018碩士生組之IEEE 獎學金(全球僅2位學生獲獎),美洲與亞洲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