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 |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共學群名稱: 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共學群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A、具體措施與創新作法
本校至今尚未設立都市規劃、運輸管理相關科系,儘管各科系在其專業領域仍舊表現亮眼,但在面對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的新興浪潮時,將面臨缺乏較高層次整體規劃觀之問題。隨著科技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傳統思維受到整合概念的影響而有所改變,在面對城市治理智慧化的強大需求下,各專業不能再流於單打獨鬥,必須進行有效的整合,來發揮更強大的力量。有鑑於此,本學群從城市規劃和運輸管理出發,透過涵蓋新型態科學技術及傳統學科,來補足本校所缺少的「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此一研究領域。
具體而言,本學程整合了都市規劃、運輸管理、都市行銷三個微學程,提供修課學生相對廣泛但專精的訓練,期能使修課同學將規劃、管理、行銷三方面的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的都市和運輸問題,具體的課程架構如圖1所示。
|
圖1.學程課程架構圖 |
B、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
在微學程的設計方面,各微學程均包含基礎理論課程、研究方法課程、實作課程,但這樣的學習安排方式將讓基礎理論課程缺乏實作,而使修課學生感到枯燥或無法與實際事務銜接。在此情況下,未來將適度地在基礎理論課程和研究方法課程中,透過給予學生習題演練或作業報告的方式,使其能夠更瞭解理論和方法的實際應用方式。
在107學年度下學期開設的「數位行銷傳播」將因應其「數位化」之特色,改採遠距教學搭配實體授課的方式進行。同時,為了避免缺乏行銷實務的介紹,也將聘請業界講師進行授課,並將其授課內容錄製成線上課程,隨時提供同學觀看與學習。
在107學年度下學期開設的「地區交通計畫」將走出課堂,以解決地區交通實際問題為具體目標,讓修課同學從實作中學習。在後續計畫執行上,將側重於把課堂上學到的各種規劃及管理技術,實際應用於改善地區交通。考量到地緣性和主題性,實作場域將以駁二特區及本校為主,讓學生從實作中得到更多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針對本校長期以來難解的機車停車問題,讓學生從關心自身生活環境的立場出發,利用專業的方式提出解決對策。目前本學程已和總務長取得共識,後續課程將以「減少機車入校」作為目標,讓學生嘗試提出有創意的對策,為自己的生活環境提出改善策略。未來,或許能夠思考該如何將此計畫的精神推廣至中小學,讓更多的青年學子對於智慧城市與運輸有著更大的熱情、更深的認知、更長遠的規劃,使其自小培養關心都市、改變都市的熱情。
修課學生藉由本學程對其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開始有了更多認識,此外,也開始觀察和發現各種都市問題,並嘗試提出解決對策。若從設計思考的角度來看,學生已開始學習從「同理心」出發來觀察和省思問題的所在,未來若能再搭配其他課程,來發展到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等步驟,應可使其更明確地瞭解學習的意義及解決問題的方式。
如以高校深耕五大目標為本,就共學群特色觀之,本學程以現今社會所面臨到的老年化為基礎,結合「高雄學」、「表達性藝術與高齡照護」共學群一同規劃國際創新教學計畫,本計畫包括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為「智慧設計日本壯遊」,第二部分則為「i-高齡友善城市設計工作營」。在「智慧設計日本壯遊」中,將透過7天6夜的密集行程,來讓參與學生從觀察、紀錄、學習、實作的過程中,整理與激發出更多關於建構高齡友善城市環境的智慧作法。而在回到臺灣之後,會要求學生繼續參與「i-高齡友善城市設計工作營」,以高雄市旗津區作為實驗場域,邀請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之專家學者,帶入未來城市生活應該關注的各項高齡議題,讓參與學生能結合智慧設計日本壯遊過程中所習得的經驗,進而針對其所關注的各項議題來產出因應對策。
希望從高齡社會作為創新思考的出發點,試圖透過學習、反思的過程,以鄰近我國之日本,在面臨到高齡化社會後,整體城市規劃所衍生的「智慧型態」為學習對象,透過實際性的交流、參訪、實地考察等方式,從事前規劃、實施、後續評估、邀請日籍學者來台考察提供意見等,試圖以高雄旗津作為示範區,並建構延續性的研究場所、配合單位,從學習中思考應該如何借鑑於他國之經驗,將其納入地區文化及社會結構,並予以形成特屬於高雄的高齡友善城市規劃。
高齡化社會之來臨,確實是目前世界各國在少子化影響下,另一個亟待解決或完善的社會議題。108年開始將結合「高雄學」、「人工智慧物聯網」共學群組成具有高齡化社會(包括老年社會學、老年公共政策、社區人口老化與創生等領域)、海量數據分析、智慧城市、物聯網、工業4.0等不同專精領域之學者,形成一個共學群,共同思考如何在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元年(2018年)之時,如何結合新的城市治理觀念(如智慧城市、物聯網),前瞻性的思考未來政府在公共政策應如何應對,並以最有效率即時的方式了解高齡人口的需求,並從需求面出發,設計出更能夠照顧高齡者在交通運輸、醫療服務、照護需求等需求的公共服務。除於法規、政策上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將相關福利妥善運用,而使高齡化社會有著更為友善的協助性質之外,另一個需要產、官、學三者共同思考之處在於,如何透過科學技術之使用(如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讓城市治理有著更高的效率,並能面對老年人的需求,並將其需求以最為直接、敘述的方式予以回應之。
舉例來說,老年化社會所需面對的首要問題在於,運輸工具是否對其出行有所幫助或相較之下較為友善。當本學群所規劃、探討的智慧城市與運輸系統,在整合相關技術、領域之後,能從中找出對於高齡化社會較為友善的城市規劃,並將其乘坐交通工具之需求,以智慧城市及運輸的概念加以分析,在路線規劃、交通工具選擇以及相關議題上,能同時整合理論、實作及創新運用等方式,對未來智慧城市與高齡化社會之間的連結,有著互惠雙贏的期待與結果。
國內學程之建構多半強調「點」對「點」之連結(如教師、學生;產業、學界;學校、社會責任;政府機構;學校),然本學群則以「面」之方式,同時涵蓋產、官、學、教育、觀光、運輸、社會責任等層面,對學生而言,除能就課堂所學之知識運用於實務之中,另一方面也能從中思考創新改變之可能。對教師而言,除將其專業領域傳授學生外,亦得以在實踐過程中,反思相關技術、能力、學識運用之可行性。從社會角度觀之,除應然面所可能產生的概念性影響(如對學校觀感友善、對政府效能信任),實然面所形塑的創新契機,事實上也能對於未來在整體城市規劃上,得以結合科技做出有利於高雄市民最好的系統性考量。再者,藉由本學程架構之提出,能相對性的影響國內其他大專院校,雖不一定為最優秀的楷模,但絕對是一種創新性的模組,期許藉由此學程之建立,對未來不同學科、院校,甚或是政府部門與學術單位之整合,帶來一種延續性、良好性的社會永續責任承擔。
(二)亮點特色
本學程在107學年度上學期開設了「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趨勢、發展及課題研析」、「都市發展與變遷」、「都市環境概論」、「智慧型運輸系統」共四門課,修課學生人數依序為66、90、51、54,總計修課學生人次總數高達261人次。
預計於107下學期結束時,將會有更多學生完成修課,並取得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整合學程的修習證明。
本學程已於106年下學期開設「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趨勢、發展及課題研析」、「運輸規劃與管理」2門課程,繼而,於107年上學期開設前述4門課程,由於課程內容貼近日常都市生活,吸引較多同學前來修課。截至107年上學期結束,目前已有7人完成運輸管理微學程;12人完成都市規劃微學程。本學程將於107年下學期開設都市行銷微學程內之課程,預計將可吸引更多學生前來修課,並取得修畢相關微學程及整合學程之證明。
每門課程均搭配1~2次校外參訪,讓學生透過實地參訪、體驗的方式,不僅可以實地驗證課堂所講述的內容,也可透過導覽人員或業師的現場講解,對參訪地點有更深入的瞭解。
I-Ride體驗參訪:智崴首座i-Ride飛行劇院,帶領同學體驗最夯體感科技、VR科技、互動式遊戲;課程安排以理論講解及設備簡介為基礎,接續透過實際搭乘與互動科技軟體,讓同學直接瞭解運作原理及運用方式,更深入了解智慧科技於生活之運用樣貌。 |
|
I-RIDE體驗中心課後合影。 |
安排學生實際搭乘虛擬飛行科技。 |
主辦單位說明VR設計概念及運作原理,激發同學發想創意。 |
安排 VR互動式教學,從遊戲中感受智慧科技之設計如何讓生活便利及多元。 |
安排學生利用即時手繪圖像,即可製作專屬影像投影及互動遊戲。 |
即時觀看影像成果並佐以智慧科技互動教學解析。 |
﹝都市發展與變遷﹞ 校外參訪亞洲新灣區-水岸輕軌:邀請高雄市捷運局長官到場,貼身向同學介紹輕軌於行駛途中,相關運作裝置與特殊設計,包含控制、交通安全控管、感應裝置原理及亞灣一帶發展介紹,進而瞭解高雄在地都市發展面向。 |
|
課後講者與同學間問答。 |
解說輕軌於行進間警示燈標示意義,駕駛員注意事項及軌道設計感應原理。 |
教學場地拉至輕軌光榮碼頭站(C10),課堂中先從輕軌基礎知識進行解說,接續再搭配正行進而至的輕軌,近身觀察號誌和感應裝置運作。 |
|
戶外教學課後合照。 |
|
﹝都市發展與變遷﹞ 集盒.Kubic校外參訪:帶領同學直臨高雄新創產業及都市再生理念之貨櫃聚落,因應高雄目前亞洲新灣區之發展動向,透過觀察高雄從港灣貨櫃之興起,直至全球物流蓬勃發展後之港口吞吐量受限下,如何重新思考高雄港灣轉型及都市再造之可能面向。 |
|
校外參訪KUBIC課後合影 |
KUBIC召集人解說經營理念及行銷手法,談創業在地培養、因應都市發展變遷下之產業應變 |
高雄市都發局簡報高雄發展脈絡及未來亞灣發展願景。 |
文創事業業者講解藝術設計理念及運用模式,說明如何將設計融入高雄實地發展。 |
﹝智慧型運輸系統﹞ 高雄捷運公司校外參訪:運輸系統龐大且複雜,隨時間演進捷運紅黃線已逐漸成為高雄市區交通動脈。透過帶領同學走訪高雄捷運公司,觀察智慧型運輸系統是如何運作於我們日常生活,該行控中心又如何及時掌握龐大資訊及進行交通控管機制,使同學能對智慧運輸有更深刻體會及整體樣貌。 |
|
實地勘查高雄捷運控制中心,解說高捷日常運作監控系統運作及概念說明 |
瞭解行控中心實際日常運作 |
參訪高雄捷運維修中心-近距離觀察智慧型運輸系統故障流程,解說智慧型運輸系統運作流程。 |
高雄捷運機身設計及系統運作模式解說。 |
﹝智慧型運輸系統﹞ 校外參訪高雄市交通智運中心: 論及智慧交通控制系統免不了從ITS功能分類及服務領域著手,校外參訪課程直接邀請高雄市交通局智慧運輸中心王志綱主任擔任講師,透過智慧交控系統之整體架構說明,讓同學可以更清楚明白ITS運作與流程,以便於整體資料蒐集(路況監視系統、車輛監測器、車牌辨識系統等)→資料處理流程→交通策略發布有更完整的概念及互動探討。 |
|
講者發問及互動時間 |
號誌控制相關概念說明 |
參訪聽取簡報時間。 |
|
﹝都市環境概論﹞參訪活動:駁二的過去、現在、未來 安排中山學生漫步駁二藝術特區街頭,搭配講者專業解說中,逐步從藝術特區起源與發展介紹起,進而再談及都市的規劃與構想發想,引領同學思索如何在既有建築中打造新一都市規劃發展之想像,後佐以軟硬體資源進駐、招商活動之配搭,實地走訪並回顧駁二特區都市環境脈絡及近年演變史。 |
|
解說駁二特區起源及發展。 |
講者與學生互動討論時間 。 |
於駁二藝術特區全體合照。 |
本學程於107年度上學期和一卡通票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隨手PAY智慧遊」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親身體驗智慧支付,另一方面則是讓其能去使用高雄市的大眾運具。從既往研究中顯示,一般民眾之所以不使用公共運輸系統作為日常移動的運具,是因為其內心中對於公共運輸系統存有「很難使用」的偏見,而要消除這樣的偏見,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民眾開始去使用都市內的公共運輸系統。據參與活動的同學表示,過去的確對高雄市的公共運輸系統存在著很難使用的偏見,但在參與此次活動後發現,高雄市的公共運輸系統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以使用,只要懂得利用相關App來規劃行程,大眾運輸的便利性也會不輸給機車。、
2018隨手PAY智慧遊競賽成果發表會: 為使選修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整合學程的同學能更深刻體會都市公共運輸系統的智慧化,本學程特規劃「隨手PAY智慧遊」競賽活動,讓同學們從體驗的過程中瞭解公共運輸系統的優缺點。 |
|
成果發表會賽後各隊伍與評委合影。 |
|
參賽隊伍發表會剪影:說明影片拍攝理念、資訊蒐集方式及轉乘站間旅運規劃構想 |
發表會現場花絮 |
|
|
競賽成果發表會海報,入選發表會之十組隊伍海報介紹。 |
隨手PAY智慧遊競賽,入選前三名隊伍與評審合影。 |
本計畫於107學年度上學期共邀請16位校外產官學界代表前來課堂演講,共舉辦19場專題演講,演講主題包括:智慧城市、智慧運輸、城市行銷、都市環境與防災、大數據與開放資料應用…等,內容涵蓋學術面及產業面,可謂多元精彩。
學程專家演講列表:
講座主題 |
授課老師 |
職稱 |
臺北智慧城市實踐分享 |
李鎮宇 |
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主任 |
伴隨智慧城市的成長與發展機會 |
黃國平 |
前台南市交通局長 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副教授 |
智慧城市應用系統概念設計 |
||
交通可行性與土地利用 |
石豐宇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 |
交通衝擊評估 |
||
系統動態應用分析 |
||
數位行銷與城市的愛戀 |
吳靜宜 |
藝世代有限公司負責人 |
智慧運輸發展 |
郭奕妏 |
樹德科技大學流通管理系副教授 |
開放資料應用暨黑客松實戰經驗分享 |
卓易霆 |
微程式資訊公司數據分析工程師 |
產業發展與智慧城市 |
閻永祺 |
國立成功大學國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都市發展與智慧城市 |
陳彥仲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 |
以眾人智慧構建智慧城鄉 |
張善政 |
前行政院院長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榮譽院長 |
智慧的從來都不是城市 |
鄭維安 |
新竹市智慧城市推動小組副召集人 |
從飲食觀點探索城市發展與變遷 |
劉怡君 |
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系主任 |
都市演變與發展-府城歷史街區 |
邱瑩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博士 |
大數據與城市運輸 |
周諺鴻 |
鼎漢顧問公司副總經理 |
日本都市再生中的防災 |
陳秉立 |
國立金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助理教授 |
都市音環境 |
林尚德 |
大禾音樂總監 |
都市學與城市的觀察與分析 |
陳志宏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助理教授 |
新聞稿資訊:
校內新聞稿(2018-08-29):想像未來生活面貌 智慧城市概念應用 |
|
|
|
校內新聞稿(2018-09-19):解決問題、永續發展 李鎮宇談智慧城市趨勢 |
|
|
|
|
|
校內影音新聞(2018-12-11):路平專案有解? 張善政至中山講座提「妙方」 |
|
高雄為一具備空港、海港及陸上交通的多功能城市,在本計畫子項目-無汽機車一日遊的企畫下,對於高雄、旅遊、觀光、交通運輸及本校來說,都具有極大的行銷價值及觀光利益。
舉例來說,無論是子活動的「三分熟戀人」、「港都好友揪團趣」都對高雄觀光行銷有著極大的貢獻,一方面能讓學生藉由活動更了解高雄,二方面也能規畫出一日遊的景點特色,並藉此提供未來可能來高雄遊玩的旅客一種行程規劃上的選擇。再者又能協助Line Pay等行動支付方式更加普及畫,此亦有助於相關產業的發展。
如從在地生活與飲食特色為思考,可以發現近年來在高雄受關注度極為提高的前提下,高雄的美食、旅遊景點更受到大家的注目,然而受限於傳統商家在宣傳上、行銷上或是網際網路的使用,皆未如台北等城市來的熟稔,加上大學社會責任逐步受到重視的情況下,此類型的整合性思考,確實能夠對於未來高雄整體的文化及相關社會創新提供一種全面的幫助。
由於跨領域學群為現今學術、社會等層面極端重視的特色課程,希望藉由不同角度的研究、思考、合作,達到更有效率、更能對這整體社會提供幫助的「責任」,使得大學不再只是受制於金字塔頂端。也因為如此,本校透過跨領域學群與社區民眾、政府單位作出配合的方式,讓大學能夠除了研究之外,將其成果回饋於民眾身上,並使更多的人民加以認同本校辦學之理念。
最後,環境保護亦為本校在思考上所強調的概念基礎,除了技術面的節能減碳之外,人文社會學科中的「概念落實」,卻也是必須考量的重點之一。因此,透過本學程的努力,期許未來能將這種環境保護的概念逐步推廣並向下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