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數位化學習計畫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數位化學習計畫結案報告

計畫名稱:   數位化學習計畫    

(一)    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A、創新作法

  1. 本年度比照往年,提供計畫經費供教師拍攝課程,經費支出以兼任助理及工讀費為主,中心也另外編列工讀費及物品費,以因應計畫各分項的拍攝及後製作業。另為提供教師拍攝優質數位影片,強化數位教學用途及增進使用效能,107年重新規劃本處微型教室,並增設多媒體導播機供拍攝之用,本次規劃主要經費由「數位課程與多媒體創意計畫」支應,惟建置過程尚有多處問題解決,包含攝影訊號,觸控營幕與電視牆連結,多媒體導播機的整合等,剩於改善支出由「數位化學習計畫」支應。因應中山高醫攻頂聯盟兩校之遠距課程,規劃同步會議視訊系統共10間,透過系統不僅可達到兩校遠距授課的需求,縮短課程距離,未來也將設置系統預約功能,教師只需安排未來課堂時程,便可於訂定好的時間準時開課,不再有麻煩的系統操作,本系統也可分享給伙伴學校使用。
  2. 本計畫補助教師製作翻轉教室、遠距課程(同步與非同步)、開放式課程及磨課師等數位教學課程,本次補助申請共含翻轉課程8案、基礎課程1案、遠距課程3案及全英語開放式課程2案,部份課程繳交之影片及成果與計畫申請書之課程規劃不同,課程影片時數亦有不足,未來擬規劃改善機制,並將徵件方向設為開放式之課程,如MOOC及SPOC,以提供實體課程以外的開設及學習的可能。本年度辦理數位自學課程試辦計畫,提供學生多元及自主學習資源,申請時程自107年1月1日至107年11月30日,惟本次申請同學僅2位,未來將檢討收集相關問題及需求,提高學生的自學動機再次辦理。

B、具體措施、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課程名稱

具體措施

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系統晶片設計

  1. 線上測驗: 督促學生觀看課前錄影,並即時了解對於影片內容之了解程度與盲點,帶至課堂上討論。
  2. 課堂參與: 藉由課堂討論釐清學習盲點,也透過分組討論方式針對更為進階之議題學習提出解決方法,加強學習深度。
  3. 作業: 讓學生了解實作上之盲點,更加厚實實作能力。
  4. 課後線上課程討論: 學生可提出學習問題或是延伸議題,再由教師引導大家討論,促進相互學習。
  5. 期中考試、期末專題: 藉由考試讓學生瞭解自己對於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期末專題則可讓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總結,實作出一實際電路設計。
  1. 課程規劃之各項質性與量化目標皆大致順利完成,學生自主學習與課程討論也頗有成效,從學生於期中考試試卷上所反映之回饋意見也顯示大多同學均贊同此課程採用翻轉教室做法對其主動學習、提高課程內容掌握程度、深化學習等均相當有幫助。
  2. 部份同學也反映翻轉教室實施上的數個問題,例如因課堂人數較多,課程參與分數取得不易、課堂上不知可詢問什麼問題及影片品質時好時壞等問題。這些問題已於期中後改善,包含課堂參與得分調整與參與方式指導,以及調整影片拍攝場所與設備。這些經驗相當有助於後續再執行類似計畫時精進執行成效。
  3. 目前學生雖會主動於Facebook課程社團主動詢問問題,但問題大多為晶片設計技術性的問題,較無延伸性的問題與探討,較為可惜,也是後續可再繼續精進的目標。
 

        

世說新語(一)

  1. 透過制定一到兩周有階段性之目標,來幫助學習者準備期中報告之事前準備,此外,透過數位平台的建構,學生可將階段性報告放至論壇,論壇開放學習者互相提問與討論,教師也會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在論壇上之問題進行解答或討論。
  2. 學期中、學期末,採取適當的評量工具,如問卷讓學生自行評量「翻轉教學學習效果」,如此非但可以讓學生評量自主的學習效果,教師亦能透過反饋改善或精進教學方式、教學工具等。
  3. 根據學生程度和掌握工具的不同進行分組,以運用數位工具報告取代書面筆試的方式,讓同儕使用線上表單互相評分,著重關注以創意表現、組內分工、團隊合作為主的三大內容,以期評價視角更能接近學生本身,發揮翻轉學習的效果。

初期的翻轉教學媒材包括了影片、互動學習單、課堂筆記等,隨著資訊化的發展,本人認為「翻轉學習」不應該侷限於文本上,以及死板板地觀看影片、寫學習單,如此僅只是將傳統填鴨教育「數位化」,故本次教學設計及教材建構上,先使用「巨量文本閱讀法」來奠定學習基礎,深化文本閱讀及文本詮釋能力,之後透過編寫故事、動畫、遊戲的劇情並與數位工具結合,將研究成果呈現。

用數位人文學《左傳》

  1. 教師面: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協助學生以「巨量文本閱讀法」建構中文專業知識並且對於中文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並運用,此外,更幫助學生從文獻閱讀中找到研究課題,作專題式的深入探討學習,又協助、引導學生學習數位工具,提升學生擁有其他範疇能力。
  2. 學生面:學生採分組學習,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使學習過程中,優柔饜飫,自求自趣,尤其是將說故事能力與數位工具結合,使學習者既具備基本水準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能跨領域學習最新的數位工具。將中文系「說故事能力」透過數位載具,展現「數位」與「人文」二項「整合式」的實作成果,實踐跨領域學習及整合實作的教育目標。
  3. 學習成效的評估:則根據學生程度和掌握工具的不同進行分組,以運用數位工具報告取代書面筆試的方式,讓同儕使用線上表單互相評分,著重關注以創意表現、組內分工、團隊合作為主的三大內容,以期評價視角更能接近學生本身,發揮翻轉學習的效果。此外針對學生的作品,本課程業已假設「劉文強教授的數位人文教室//140.117.6.202/forum.php」作為專屬的公共分享平台。

 

色彩學導論

課前讓學生先預習預錄影片外,課堂中則引入問題實作、小組討論與學生互評制度,以增加學生的實務能力、課堂參與度及協同合作能力等。計畫實施後透過事先的預習,課堂現場直接拋出問題引導小組討論,能明顯感受到課程現場活了過來。且採取翻轉教學法後,到課率幾乎100%!從期末考試也可看出學生學習狀況良好,工學院的學生大多字字珠璣,就連寫考卷亦然,但此次的考試可看到學生皆能洋洋灑灑寫出自己的看法、據以回答的立論基礎等,顯現翻轉教學法的確能提升學生在專業選修課程上的表現。

 

  1. 預錄課程精緻化:此年度為第一次執行翻轉教學法,光電系的學生並不相當熟悉從單元式的重點影片學習,因此在做完選課說明會後,最後提供給學生的影片為前一年度的上課影片精華剪輯加上網路教學資源影片的輔助,新一年度將嘗試使用教務處新建立的攝影棚拍攝程較精緻的數位課程。
  2. 課程活動內容修正:此年度的教學中,教師透過小組活動觀察到學生較欠缺知識應用的能力,碰到實際問題時,無法有邏輯的拆解分析。將依教師的觀察與學生的回饋修正課程內容活動,更加強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期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知識應用能力。

 

高等生物統計學

  1. 課程目標讓修課學生能認識較複雜的統計分析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因此在教學策略與措施上,學生可以於”高等生物統計”臉書社團,下載與觀看引導簡報,瞭解該週課程的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在課堂上較快進入主題,聽懂複雜的統計原理。
  2. 在軟體操作上,學生也可以事後觀看錄製完成的影片練習,多次反覆練習基礎操作步驟,與學習分析與結果判讀,有助於運用在日後自己的論文研究分析。
  3. 期末部分教師提供相似的案例數據,或是讓學生使用自己的研究數據,進一步讓學生增加練習操作外,也能讓學生認識更多業界的實際應用情況,學生也能透過網路社群獲得教師技術上的回覆,提供正確的觀念。
  1. 學生學習成效質化部分:本學期期末採取總結性評量,評量結果顯示,學生能正確與適當的使用相對應的統計分析、軟體操作與結果判讀。量化結果顯示本學期期末成績平均89分,較前5年平均成績64.4,提高38%。
  2. 教師教學品質質化部分:碩士班課程多為專業課程,修習人數相較於大學部修課人數少,學生彼此間的熟悉度與互動,也比大學部學生少,相互討論也會降低,此外修課學生多為碩一學生,尚未有累積足夠的研究數據資料,因此學生多以”接收知識”的上課模式為主,較少有”相互討論”的互動模式。
  3. 依據今年的執行成果,若未來要再於碩士班採用網路教學模式,尚有幾點要再精進:
    1. 影片製作品質:目前是採取側錄方式再後製剪接,在影片畫面上會顯得較混亂,因此日後其他課程或是再次錄製時,盡量使用單一畫面呈現,方便學生觀看。
    2. 網路互動討論:本學期主要以講授為主,僅學期末讓學生繳交報告,因此學生互動與提問較少,日後在提升教學互動上,或許可以增加在每一教學主題結束後,給予評量作業,讓學生能在線上討論,增加教學互動。

臺灣語言問題討論

  1. 於網路先提供研讀的教材和影片,並鼓勵學生在研讀觀看之後,利用網路查找的訊息,並通過綜合、分析、比較、歸納的工序,找出新問題。在課外經由各種傳輸工具的討論,教學者適度參與與引導,提供正確的方法和技術,最後在課堂上教換意見之後,形成一個比較細緻的有效見解。
  2. 以往上課,學生是被動學習,上課聽講或者被要求報告指定的內容,但是前者上課呆板,後者更是難以進入優質學習的狀況。因為中文研究所的課程選修設計,使得選修本課程的學生並非全是語言專業的研究,所以修習本課程的學術基底普遍不足,以至於法在課堂上積極回應上課的內容。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本課程設計了觀看預錄的教學影片、課程教學彙編資料的閱讀,以及line的群組討論,有顯著的改善。
  1. 設計回應學生反饋問題書面,因為學生在上課之前有進行閱讀和影片觀賞,上課的時候就直接進入問題討論,這樣上學習會更有效率,不再是老師照本宣科,也達到了本課程的預期成果。
  2. 拍攝影片的技術和內容還未能達到原先預想的優質要求,特別是字幕的配置,應該要和拍攝的人員做更多思想準備的溝通。
  3. 學校應該提供一個更好的拍攝教學影片的場地,讓我們拍出更理想的教學影片。現在拍出來的影片效果並不如預想的樣態,除了教室設備,以及電腦設備老舊,收音也不理想,如果有更理想的拍攝場地,可以提升影片拍攝的效果,更容易達到教學的目的。

 

 

 

    

光電電磁學

課程除了準備預看錄影外,更在課程網頁中會放上線上測驗的連結,並於實體課程開始前停止作答,使修課學生必須在上課前完成錄影觀看及線上測驗。課程中除了補充說明每週單元內容後外,授課教師也會利用「Kahoo!」讓修課同學以手機回答問題,以促進學習成效。除此之外,授課老師也會準備分組活動、挑戰問題等,讓修課同學藉由討論及解決問題來加深對課程的了解,並培養更多跨領域的思維。

少數同學較習慣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對於課前要花較多時間準備比較排斥,之後課程設計上如何讓同學覺得不用花太多時間是可以考量的部分。

   

   

穿戴式手環、肌電羽球教學輔助系統之研發及其對羽球技術學習成效之評估

以即時比對羽球殺球與高遠球動作姿勢的「即時比對系統」,以及即時偵測學生手腕橈側屈腕肌的肌肉活化情形,透過修正動作與力量這兩種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殺球與高遠球擊球效率,亦是體育教學首次運用2種sensor 之創新教法。

大部分同學對於系統提供的客觀資訊都能了解,但有部分的同學還是無法正確操作,因此造成此次實驗在肌肉力量運用效率上並無顯著差異。

  1. 造成因素:
  1. 實驗時間過短:本計畫以四週的時間來調整揮拍姿勢,雖然殺球揮拍姿勢技術有顯著提升,但高遠球仍未達統計水平。另外四週以肌電教學輔助系統來改善力量效率,在實際執行上,需要的時間將更長。
  2. 隔週回饋力量運用效率:在肌電教學輔助系統執行上,研究團隊須將每位學生的肌電進行慮波與分析,學生無法在當週即可了解力量使用效率,因此無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獲得力量的即時改善建議。此為整體執行上所碰到之問題。
  1. 改善機制:
  1. 延長實驗週數: 透過延長教學時間,讓同學更加熟練揮拍技術與力量運用。
  2. 減少實驗人數: 透過降低學生數,可以讓每位修課同學有更多的回饋時間。
  3. 增加餵球人力: 可以透過教學助教的大量餵球練習,增加學生練習機會。
  4. 加入合作學習策略: 透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對於動作技能的認知可以更完整。

 

 

     

統計基礎及R語言應用

本系在電子商務研究領域耕耘多年(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全國唯一的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即設立在本校,並由本系梁定澎教授擔任中心主任),近幾年來也積極從事商業資料分析的相關研究和產業互動,因應企業對電子商務與商業分析師之人才需求,本系特向教育部申請成立「電子商務與商業分析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主要協助企業培養大數據分析人才生力軍,增強學生創造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資料庫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

 

Introduc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以課堂即時錄影拍攝8至14週之教學影片,提供非本國籍學員更多學習管道。

改善建議:

  1. TA拍攝技巧不成熟,影片品質無法統一。
  2. 因高教深耕計畫無法編列教師額外的課程製作費用,擬增修數位學習計畫細則,供後續計畫推動順利進行。

Marine Fluid Dynamic Mechanics

  1. 本課程旨在學習海洋流體力學與波浪基本定律,協助學生經由了解基本原則,有能力且有效率地解決各式各樣流體力學與海浪傳播的問題。
  2. 課堂採即時錄影拍攝8至14週之教學影片,提供非本國籍學員更多學習管道。

改善建議:

  1. TA拍攝技巧不成熟,影片品質無法統一。
  2. 因高教深耕計畫無法編列教師額外的課程製作費用,擬增修數位學習計畫細則,供後續計畫推動順利進行。

(二)  亮點特色

課程名稱

課程亮點

系統晶片設計

全面改造系統晶片課程,成功引入翻轉教室模式,引領修課學生反思並討論課程內容。以往此課程為單純講授類課程,學生大多是以被動方式學習。經此計畫實施課程改造後,學生反思與討論相當熱烈,多元化的課堂互動方式也為原先較為枯燥乏味的課程注入許多活力。

 



                                    

世說新語(一)

以「巨量文本閱讀法」來奠定學習基礎,深化文本閱讀及文本詮釋能力。透過這種此方法,分析出的內容不只是詞彙表層意義分析,更涉及了詞彙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在學習此套方法、分析文本的過程中,能深化學生文本閱讀與詮釋能力,亦能提高文章書寫能力。藉由本堂課的教學訓練,修課學生於課程結束後皆具備獨立寫小論文的能力。

用數位人文學《左傳》

以「巨量文本閱讀法」奠定文本閱讀的基礎,且跨領域學習數位媒體或數位科技,並將「學習成果」的展現結合數位科技。學生將文本分析、論述後,透過編寫故事、動畫、遊戲的劇情並與數位工具結合,將研究成果呈現。本課程修課之大學部學生薛丞佑同學和唐琳同學參加南區數位人文研討會,以《左傳》文本為核心,現場演示數位人文學習,《左傳》文本與數位工具結合的具體成果,獲得在場教授們及中文系、非中文系同學的良好回饋。新聞資料連結如下: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2061.aspx#.XA4uhPZuI2x

 

色彩學導論

  1. 課程於每個章節結束後的實作前施測簡答題,協助學生評估對該實作問題的熟悉度,實作後會再請學生再回答一次同樣的簡答題,了解此實作設計是否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並讓學生可以自我檢核自己的進步與成長。也透過同儕互評請每個學生針對小組成員及各組表現給分數,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2. 每次的小組活動發表則可訓練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對工科的學生而言是相當不錯的訓練。
  3. 課程的場地則是光電系最新的多功能教室,提供色彩不失真的投影品質,以及適於小組討論與發表的場地,事半功倍。

高等生物統計學

1. 課程內容特色:課程採用英語教學,並使用自編講義,內容以生物、醫院的實際案例,詳述各案例可搭配之統計分析類型,使修課學生熟悉生物、醫學研究中複雜的統計方法與原理,以及學習如何使用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與判讀正確的結果。

2. 教學模式特色:採用同步教學錄影的教學模式,提供學生更有彈性的學習方式。錄影方式分成教學實錄以及投影畫面,學生可以透過觀看投影畫面來學習課程內容,而教學實錄的畫面則可以讓學生一邊觀看教材,一邊看到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的筆記內容,達到同步學習的效果。

臺灣語言問題討論

  1. 即時反饋:每次上課後,學生要寫學習反饋單,老師要即時書面解答,除此之外,也在下次上課中更清楚地「解惑」。通過這個教學設計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所教給他們的東西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有實際的效用,而願意努力的學習。
  2. 上課時,學生得從閱讀教材中發現問題,在上課中提問,因為「發問是一時臉紅,無知則是一輩子的恥辱」,這種教學設計是創造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讓師生在上課中能有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也可以增進學生學習如何問問題,而不是讓老師在講台上唱獨角戲,這個教學策略實施之後,教學活動就比較活潑,也間接提升授課者的教學質量。

光電電磁學

  1. 利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藉由小組成員間的討論,釐清課程觀念。而教師除了在旁協助討論外,也可引導讓較理解課程內容的同學用同學間熟悉的方式來幫助學習成效較落後的同學,以提高學習成效。
  2. 課程更結合社會議題而提出開放式的問題,請同學利用光電所學的知識設計不同視角的防制家暴海報,在了解所需功能後讓同學分組進行小組討論,一起腦力激盪思考如何運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授課老師並同時根據小組討論的內容,引導其瞭解可能還需要的跨領域學術知識,鼓勵其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同時藉由此議題的討論,讓同學有家暴概念,並努力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穿戴式手環、肌電羽球教學輔助系統之研發及其對羽球技術學習成效之評估

教師透過「即時比對系統」,再根據系統的自動評分結果,配合「即時錄影功能」,提供具體修正建議,並給予即時回饋,在第二週的殺球教學回饋已有顯著進步。運用傳統教學法的控制組雖也大幅進步,但有系統的輔助,對於動作細節的掌握還是較好。

 

    

統計基礎及R語言應用

  1. 配合世界資料分析數位學程的發展趨勢,開發適合台灣產業的數位化資料分析課程。
  2. 培育商業分析相關技術人才。
  3. 因應台灣電子商務發展,養成熟悉電子商務並能利用商業分析工具的管理人才。
  4. 今年已邁入第三屆(每屆招收30位學生)

資料庫系統

管理資訊系統

Introduc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全英語授課。

Marine Fluid Dynamic Mechanics

課程以英語進行12周,涵蓋流體力學基本概念至非線性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