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西灣學院(籌備處)暨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計畫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計畫名稱:西灣學院(籌備處)暨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計畫          

(一)  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A、具體措施與創新作法

本校對應「培育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之總教育目標,於高教深耕五年期計畫推動「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以「整合教學資源,激發教師教學熱情」及「落實學生學習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教學策略,在教學整體結構上以新創、翻新與打破界線為出發點,於108年2月正式成立「西灣學院」,並以此培育領導的人才,形塑新一代跨域學習的學生,西灣學院打破領域的界線、強調人文與科技之跨域整合,下設四個中心 (基礎教育中心、博雅教育中心、運動與健康教育中心及服務學習教育中心),以及一個二級學術單位「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人科學程),此學程於民國 107 年 8 月奉核成立,設立宗旨為因應跨領域人才需求,以「3M (Market, Mobility, Motivation)」為推動重點,透過彈性與跨領域選課機制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銜接全校性專業領域之十五個「共學群」 (ORCA - STEAM、海洋生物資源、永續生態、PM2.5氣膠,環境與生活、表達藝術與高齡照護、高雄學、跨文化人文思潮與美學、沉浸式體驗、金融科技、產業導向與在地創生、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食品安全、半導體電子、人工智慧物聯網、跨領域智慧製造),培育學生能因應社會環境變遷與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加其未來發展機會,同時帶動學校跨領域之氛圍。

本校人科學程為本校新興之跨域學程,107年度成立初期由行政單位教務處代管,並於籌備時期兼辦三位專任教師聘用、學程課程結構及整體課程規劃、宣傳招生等行政事宜,於第一學期(107學年度第一學期)開設7門課程及多場實作工作坊,廣受學生好評,透過第一學期的期末成果展,已逐漸在校內形成跨領域教學風氣。相關活動及具體成果如下:

1.西灣談共學

近年全球聚焦高等教育在時勢挑戰下所扮演之角色,於高教深耕的趨勢下,以「議題導向」為出發,塑造「整體擾動」的創新教學系統,以期培育出具備跨域知能及解決複雜社會問題之全才。

107年9月28日本校舉辦了一場不同以往的教師節活動,由吳靜吉講座教授及鄭英耀校長共同主持之講座,邀請15為共學群教授參與15場8分鐘的主題講座,從地方深入產業,再從產業回到教育,帶領師生翻轉對於「議題」本質的認定,而於做中學之同時,亦在學中做。此場講座演講者與參與者跨越各院所,將各領域知識互相交流,一同打破現有框架,重新審視「學」的意義。而今年透過「西灣談共學」,將開啟五場在地工作坊,談談師生努力思考的議題,讓中山共學群的議題在地方發酵,同時與學生一起走出西灣、進入地方與產業,思索對議題的關懷與倡議。

「西灣談共學」講座,邀請15位共學群教授分享翻轉對於「議題」的認定

吳靜吉講座教授

鄭英耀校長

以中山大學的地理位置,重新定義「西灣」的獨特價值與創新潛能。

新聞連結:https://www.ixcit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50

2.人科學程開設跨領域課程

  1. 「設計心理學」(張淑美老師)

培養同學解析設計問題的能力:

(一)設計不良的日常用品

(二)心智模式

(三)行為模型

(四)情感設計

(五)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本課程主要探討人類與人造物之互動所產生之心理或行為狀態。以不同角度探討設計的需求與影響性,包含使用者或消費者使用人造物的認知心理、使用者經驗、使用性與互動性等研究議題,了解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與心智之差異性,並且從中學習相關產品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提升日後產品的策略。

課程的第一個目標是培養同學解析設計問題的能力。了解設計的概念與演變,透過討論,學生們深入探析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商品,有助於重新認識。本課程仍結合理論與實作,例如於期末成果展中,每組經由討論於發現設計出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商品。

 期末成果展期間,同學們分組發表本學期針對使用者經驗、與行為的作品分,互相討論作品並給予意見。

 產品設計期間,行為的了解有效提升產品的策略應用。

  1. 「設計溝通與表達」(張淑美老師)

培養同學們的設計溝通與表達能力:

(一)基本表達技巧

(二)表達與溝通的目的與設定與策略選擇

(三)說故事與敘事力

(四)TED演說短講

「溝通」與「表達」為當代人才的重要能力,更為職涯發展所必須。在這門課之中,同學們將學習溝通與表達的相關技巧,進而能夠凝聚團隊,也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概念與想法,進而產生影響力。而除了「人」與「人」的溝通之外,課程也將強調「人與物x物與人」的傳達與溝通,增加同學專案表達能力。

 學生TED演說短講。

 影片表達敘事力。

  1. 「科技創新與需求探索」課程(謝如梅老師)

107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的《科技創新與需求探索》也是本學程的必修課,課程強調前瞻創新科技與應用,將以設計思考為策略,發展高齡創新產品開發,同時也帶領學生認識醫材、3D列印,專利等藉此培育跨域創新整合性人才。

以議題為導向,旨在培養學生兼具人文暨科技之跨領域創新能力,從科技創新與管理角度出發,搭配實作教學,以高齡創新產品為主題,搭配業師輔導與跨領域專業教師指導,進行科技創新趨勢與需求探索,並產出創新產品構想原型。期末透過分組進行構想、實作、簡報、演練,產出3D列印產品原型、影片等成果,培育學生應對及辨識未來科技創新之能力。

期末發表主題「樂齡照護任我行」為主軸,年老的生活隱藏著許多不便,希望透過本課程,從街道觀察、資料搜尋到創意發想,一一解讀年長者細微的需求,進而改良現有產品。

 感謝陣容堅強的跨域業師(機械、生物力學、專利、產品開發等)協助指導與評審,希望同學們能更瞭解使用者需求、

從無到有的創新構想與原型修正開發的體驗學習!

 業師給予經驗,協助學生從作品中找到修正產品更好的辦法。

  1. 「創意激發」課程(謝如梅老師)

「創意激發」課程旨在培養學生以創意思維激發創新構想,主題為「Creativity for Change: 跨領域創意大挑戰」,藉由遊戲互動、討論、觀察、實驗等操作練習,讓學生實際體驗創意產生的過程。成果展由團隊進行跳脫框架思考,以「中山人事物」為主題,從人際互動、中山特色、中山周邊美食切入,廣邀學生參與一系列原創的趣味競賽活動,牽引拉近學生和中山校園的距離與情感,並創造專屬於中山人的共同回憶。課程均結合實作,透過思辨討論與分析、實際體驗、規劃與執行等方法,培養學生面對理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0猴膽賣造校園活動。

 課程中為猴膽賣造進行老師與學生的提案發想與回答。

 12/20猴膽賣造校園活動

 課程中為猴膽賣造進行老師與學生的提案發想與回答

  1. 「設計思考」課程(宋世祥老師)

107-1的「設計思考」,人科學程必修課程。課程設計與執行重點包括:

本課程的目的在於帶領學生了解設計思考的基礎原理、步驟與技巧,課堂活動分為三大學習進程「設計思考基礎」、「創客基礎技能」與「專題實作」。「設計思考基礎」課程以「以人為本」之中心思想帶領學生進行設計思考之兩階段、五步驟及三準則,進而創造符合以人為本之需求設計;另外,藉由工作坊聘請業界專家授課分享,使學生學習「創客基礎技能」,於期末「專題實作」中,與鹽埕區「忠孝國小」合作,將專題實作訂為「為小朋友解決生活問題」的設計,帶領同學於課程中掌握「以人為本」與「跨領域」的創新能力。

 專題實作發想階段。透過協助同學規劃、分析討論與實際投入執行,使同學了解設計思考的時候更實際運用 

 與忠孝國小合作之期末專題實作。在旗津灶腳及E化教室進行作品討論與實作

  1. 「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課程(宋世祥老師)

本課程以發展高雄市鹽埕區成為「創意街區」為目標,帶領同學以街區發展為出發點,運用設計思考,與社區成員合作,共同發想街區的發展可能性,本課程規劃三大方向授課:「創意街區企劃與行政」、「設計思考」與「創客自造」,「活動企劃與行政」由業師劉雯婷老師指導,「設計思考」與「創客自造」由宋世祥老師指導,兩位老師共同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與街區,發現在地潛力、融入創意,發想創意街區的可能性。

課程首先由宋世祥老師帶領學生了解設計思考的概念,將設計思考貫穿此課程,爾後實際走訪街區發現鹽埕的創意街區可能性,由業師劉雯婷老師指導學生發想活動企劃,並運用創客自造技能以模型製作企劃亮點,此課程最後於「打狗舊港文化祭」中設立攤位展出,找回鹽埕區新的生命力,同時帶領參展者對於熟悉的鹽埕有更多的想像力。

 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與街區,發現地方潛力。

「鹽夏不夜埕」活動邀請畢斯麥合唱團參與開幕演出。

  1. 綜合上述課程成果,本計畫中之課程教學有以下策略:
    1. 跨領域創課程實施成效

創新特點:利用多元師資與彈性開課整合推動有淺入深的漸進式實作課程,導入手作課程、社區舊地再生規劃等專案學習模式,並配合未來國家社會產業之脈動與趨勢發展,故於共學群所開設的學程將會強調與產業/實務對接,強調培養學生實作能力。

    1. 主題式設計工坊的實習成效

特色重點:建置設計工作坊、創客工坊,並實際產出相關原型品和架構。藉由業界導師指導,加速學生了解設計思維與技巧。

  1. 人科學程課程系列工作坊

名稱

時間

微學分

地點

人數限制

講師

簡介

創意跨界工作坊

10/6 Sat

1000-1200

1300-1800

0.3

中山大學校園探索、教室

30

滾出趣人生旅所

這是一個好玩、大膽、實驗性的校園跨界探索體驗工作坊,講師將帶領學員進行校園觀察、創意發想、任務體驗活動,讓大家一起滾出創意、滾出趣~

基礎繪圖與表達(一)

09/21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培養基礎繪圖能力,進而強化圖像式溝通。

基礎繪圖與表達(二)

09/28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培養基礎繪圖能力,進而強化圖像式溝通。

基礎色彩學與應用

09/29 Sat 0900-1700

0.4

忠孝國小

35

復興商工
黃馨儀

基礎色彩學原理原則、色彩學於生活之應用

平面設計(一)

10/05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平面設計基本概念,Ai基本操作與Logo草圖

平面設計(二)

10/12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Ai細修及標準色設定

立體構成

10/13 Sat 0900-1700

0.4

忠孝國小

35

大安高工建築科
林毓庭

立體構成基本概念,概念立體化實作練習

海報設計(一)

10/19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基本海報美感,基本排版練習

海報設計(二)

10/26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專題海報完稿製作教學

雷射切雕實務

11/02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雷射切雕Ai設計圖介紹

建築街區模型製作(一)

11/09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平面圖製作、材質介紹、基本模型構成

建築街區模型製作(二)

11/16 Fri 1400-1700

0.1

忠孝國小

35

樹德科技大學
李怡萱

專題模型製作教學

  1. 人科學程課程成果展

107年12月24日-12月27日,本學程以「打狗舊港文化祭」為主題,於本校菩提樹廣場辦理為期四天的「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成果展」,來自各系所的修課學生將運用各自專精的技能,透過團隊合作,展現成果。學程系列課程帶領學生跨領域學習,強調在學科知識外,更透過做中學培養具體的實踐力、合作力、洞見力等多元能力。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隨著產業未來不斷轉型,對新鮮人跨領域技能的強調也將是未來趨勢。除了具備技能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跨領域團隊合作」,學習如何專業分工,將有助於創新。人科學位學程主任陸曉筠則表示,學程希望帶給中山學生不同的跨領域知識,讓修課學生都能勇於做夢、追夢,未來有能結合自身專業,對學校、社會以及國家能有所貢獻。

本次成果展共有六門課程共同展出,分別是「設計思考」、「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科技創新趨勢與需求探索」、「創意激發」、「設計心理學」、「設計溝通與表達」。各門課程在這次打狗舊港文化祭之中都有精彩的成果展現,其中宋世祥老師的「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中的同學們,針對2019年要舉辦的「鹽夏不夜埕」活動製作了街區模型,讓大家先睹為快。「設計思考」課程則是以改善高雄兒童的學習與生活為目標,運用推出了許多精彩的產品原型。張淑美老師的「設計心理學」,介紹由心智模式與行為模式所產生的產品設計與服務設計。謝如梅老師的「科技創新趨勢與需求探索」課程則推出「樂齡照護任我『行』之產品原型展」,針對高齡銀髮族的行動不便需求發展出新產品開發設計提案。

人科學位學程表示,未來也將開設更多培養跨領域人才的課程,期望透過讓學生親身實踐、團隊合作,強調多元學習與協槓青年的未來趨勢。

B、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本計畫顯示由概念深入到實作端成為有系統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並與日常生活以及當地社區緊扣,可以激發學生由生活中發想創意,由需求中看到商機,由問題中思索解答,並進而發揮所學,或不斷吸收學習,以求改變社會,並回饋社會,形成最好的學習模式。

      1. 運用議題導向課程,引發學生跨領域學習動機,關心在地發展問題,使學生跨越大學與社會的界線,理論知識與實作的分野。
      2. 配合未來國家社會產業之脈動與趨勢,並結合本校人文科技並重的發展特色,整合校內外學習資源並打破系所藩籬,規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的課程改革方案。

本學程中的三位老師有各自的核心重點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滾動與修正、定義與重構,再各自形成自己的重點與亮點。不過,始終的核心價值都在於希望能在學程中串聯學習資源、延伸教學內容,不斷的重組拆解,期望能找出適當的運作方式,讓課程間能做最順暢的連結與搭配,不僅滾動出一個跨域的教師社群,建構起同時備足知識、提案與實作的共構學習系統,也讓課程中的學生有機會彼此交流共創,培力與完備學生的知與能。

(二)  亮點特色

  1. 鹽夏不夜埕

鹽埕與中山大學緊密相連,辦理「鹽夏不夜埕」活動,將時間選在夜晚,邀請大家走入平日熟悉的街弄中,發現仲夏夜裡不一樣的鹽埕。這次與鹽埕街區13個空間一起合作,並以店家或鹽埕的故事為背景,進行藝術展演創作。該展區中的裝置藝術作品,都是中山學生從地方文史與在地特色出發,結合所學設計與創客技能發展而成。

此外,與忠孝國小合作,一同推廣創課設計的精神與舊衣再造環保理念,舉辦萬聖節舊衣改造工作坊,藉此帶動創新再造氛圍。教師帶領學生將課堂所學,實踐於校園的鄰近社區─鹽埕,使學生不再只是單方面吸取知識,更能創造機會一展所學,並實現大學社會責任,使社區與大學有更緊密的連結。

 

 

 學生發想結合在地社區靜態裝置

 萬聖節舊衣改造工作坊

 學生利用廢五金及鏽鐵絲組合形塑心臟輪廓,象徵鹽埕曾經是一個繁盛的地方

 結合燈光藝術與具有特色的在地物件,再現鹽埕

新聞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194381

  1. Hallo!萬鬼夜行

帶領學生學習創客設計與展覽策劃。學生結合了東、西方文化色彩及中山大學特色,透過跨領域結合,並以「互動」作為活動核心理念,搭配整體故事包裝,共分3個關卡。其中展版設計闖關活動題目皆取材都來自中山的校園大小事,不同於一般萬聖活動,還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另外,特別設置的打卡背景牆,讓參加同學裝扮萬聖節元素,彷彿立此活動布置富具萬聖節色彩,令人感受濃濃過節氣氛活動籌辦幾乎交由學生自由發揮,自己僅擔任一位類似「電影製片」的角色,給予專業課程訓練和所需資源,對於學生展現的創意,他也感到很驚奇。

這次「Hallo!萬鬼夜行」是透過跨領域結合,團隊成員多為來自中文系與政經系的同學,接到任務後在一個月內從設計思考出發,經歷Maker工作坊、具體實作階段,就是要讓同學們感受到一個別開生面的萬聖節。其中包括需要用到編寫code、甚至是用來進行智能感應的ARDUINO開發板,對學生來說是新體驗,也能跳脫出原本的系所限制。宋教授說:「萬聖趴是第一個嘗試,希望後面的跨領域活動還能有更多同學一起參與。」於萬聖節之際舉辦與以往不同的校園萬聖節活動,結合東西方不同的鬼魂文化以及中山大學特色,打造三個不同主題的展間,並運用創客技能打造互動裝置。

 學生發想結合在地社區靜態裝置

 萬聖節舊衣改造工作坊

新聞連結://news.nsysu.edu.tw/p/16-1120-193913.php?Lang=zh-tw

  1. 擲射夢想紙飛機

於107年9月12日舉辦「西灣夢想起飛」活動,結合學程說明會,邀請中山學生一同擲出手中名為「夢想」的紙飛機。當今許多產業皆須跨領域人才相互合作,人科學程的新創給予學生更多的跨領域機會,將自身的各種潛能在未來皆能夠有所發揮,此次活動之主題「紙飛機」亦是外型、構造等跨領域融合的概念,藉由勇敢擲射出自己所造之紙飛機,鼓勵學生勇敢追夢,同時紙飛機為多數人童年之記憶,藉此喚醒學生童年時那心懷夢想、勇敢追夢的觸動。
 

 

 將紙飛機喻為夢想,鼓勵學生勇於想像未來,勇敢追夢!

(三)  預計108年度預計達成目標

  1. 增強學生在創新產品的思維層面:

在創新過程中,除了產品必須有創新的思維外,其產品對於使用者的實用性、延續性、商業性、便利性等等都是必須是考量的因素,預計108年的規畫,讓學生的研發產品更貼近使用者,藉由指導老師及業師的引導與修正,讓產品更優化。

  1. 增加學生競爭實力:

在創意產品開發過程,除了團隊中跨領域的學習與互動是成功的關鍵之外,帶學生參加由學程開設的五門臺灣各地工作坊結合當地特色,更是帶給學生去學習不同文化不同領域的思維。預計108年將帶領學生參加更多工作坊,以及引入更多的業師指導,增加學生更多的實戰經驗,成為智慧生活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