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地方敘事與創生學程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成果報告

學程名稱:地方敘事與創生學程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A、具體措施與創新作法

本學程自107-1學年度開始,課程更加強調與落實「創業實踐」與「在地創新」、「地方創生」的結合,在課程上,推動課程與場域結合,讓學生能夠透過在地實踐,獲得實作後的經驗學習。在課程的具體做法上,包括:

  1. 喚醒中山學生創業實踐精神:課程「創業講堂(ㄧ)」邀請中山青年創業校友,與在校學弟妹分享中山的創業資源與網絡聯結。學生以報導方式取代考試,透過對學長姐創新或創業經歷的深刻認識與敘說,反思個人生命歷程。這一系列課程成為本學程招募進一步社會實踐的學生來源。本學程預計將與學生合作,開發下學期在地實踐工坊或微學程,讓學生的創業能量能夠繼續延續。
  2. 持續推動社區設計思考創新:課程「設計思考」長期進駐鹽埕忠孝國小,設置「鹽埕灶咖」創新創業空間,推動大學與社區合作的展演、工作坊、社團。例如與校方及社區商家共同推動「小小創客」系列活動、運用小學校內廢棄舊物的「舊物工作坊」,以及結合中山大學其他課程推動社區展演活動。
  3. 活化社區文化資源共創特色:課程「創業管理」、「史蹟導覽」等課程,以前鎮弱勢社區為焦點,推動文化調查、設計創新、社區導覽一連串活動,並與興仁國中、前鎮國小等學校合作,陪伴社區新生代認識前鎮工業發展歷史與相關史蹟,讓在地學童建立地方意識與認同。並且結合在地社團,從導覽過程中共同設計具有前鎮特色的文化小物,未來將持續合作並整合更大效益。

B、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透過上述課程的推動,本學程發現,帶領大學生脫離課室常規的學術教育所創造出來的舒適圈,讓學生到一個不熟習的情境中實習,對學生的開創訓練、研究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較易產生了一種「整體性思考」的跨界學習與實踐成效,在過程中,學生不需要「被教導」創業,相反的,學生的認同即發生轉變,從一個客人、聽眾的角色,轉變為在一系列的社會活動中的受訓者,在其中,他們的個人興趣也提交到對社會需求的關懷上。

因此,在學生的評量上,不再是以競爭為主的考試做為計算方式,而是透過學生是否能夠完整的執行ㄧ個實踐專案,並且反思獲得經驗學習為主。對教師而言,亦因為反轉了學生學習的方向,使得每一次的課堂操作都會有新的議題必須與學生共同學習與成長,本學程認為這對教師與學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ㄧ個學習歷程。

有鑑於上述效果,本學程已經提案,將從107-2學期開始,改名為「地方敘事與實踐」學程,更深化本學程的在地實踐向度,透過地方敘事、在地創新實踐的過程,落實培育中山學生,成為具有創新創業能力未來人才。

(二)亮點特色

在12/8 (六)、12/9(日)兩天,中山大學一群修習「服務學習(三):史蹟導覽」與「創業管理」課程的同學,共同為前鎮的小朋友與家長,帶來一場結合史蹟導覽與藝文創作的營隊,帶領前鎮國小學生認識當地的歷史景點與其文化背景。

這群大學生在一學期內尋訪前鎮草衙地區具有歷史意義之重要古蹟,瞭解高雄開發過程中先民的努力;同時,在學期間踏查草衙,爬梳當地的歷史知識,在一學期的準備後,他們帶著前鎮國小學生走訪草衙社區,帶著他們走訪他們規劃的前鎮河史蹟導覽路線,並且在導覽期間,學生們沿著前鎮河南北兩岸,走入社區中拍下沿路上的風景、令他們感動的景象,重新認識這個最親近卻又最陌生的舊草衙社區,並且以拍下的照片作為藝術創作的素材,創作成他們心中獨一無二的草衙映像。

後續發展

  1. 喚醒中山學生創業實踐精神:課程「創業講堂(ㄧ)」邀請中山青年創業校友,與在校學弟妹分享中山的創業資源與網絡聯結。學生以報導方式取代考試,透過對學長姐創新或創業經歷的深刻認識與敘說,反思個人生命歷程。這一系列課程成為本學程招募進一步社會實踐的學生來源。本學程預計將與學生合作,開發下學期在地實踐工坊或微學程,讓學生的創業能量能夠繼續延續。
  2. 持續推動社區設計思考創新:課程「設計思考」長期進駐鹽埕忠孝國小,設置「鹽埕灶咖」創新創業空間,推動大學與社區合作的展演、工作坊、社團。例如與校方及社區商家共同推動「小小創客」系列活動、運用小學校內廢棄舊物的「舊物工作坊」,以及結合中山大學其他課程推動社區展演活動。
  3. 活化社區文化資源共創特色:課程「創業管理」、「史蹟導覽」等課程,以前鎮弱勢社區為焦點,推動文化調查、設計創新、社區導覽一連串活動,並與興仁國中、前鎮國小等學校合作,陪伴社區新生代認識前鎮工業發展歷史與相關史蹟,讓在地學童建立地方意識與認同。並且結合在地社團,從導覽過程中共同設計具有前鎮特色的文化小物,未來將持續合作並整合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