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國文(一)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計畫名稱: 國文(一)專題式學習課程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A、具體措施與創新作法

本人大一國文課程學生組成,來自全國各縣市,分布性廣,亦有陸生,人生追求各自不同,差異性大,其所受訓練基本相同,「國文程度」皆屬高中層度。計畫執行之前,在面對本課程所採用之「翻轉學習」、「數位人文學習」、「巨量文本閱讀法」團隊合作及引導學生使用數位工具展示成果等新式教學方法,所有學生均屬首次。於「數位人文」這部分的起跑點而言,無明顯差異,然在數位工具(如:錄影、攝影、威力導演、Photo Shop、Premere、After Effects等數位工具)的使用,則依學生過去經驗而有所不同,為讓學生各展其所才,故在分組方面,會依據學生所長進行適當的分組。計畫執行至此,學生於「翻轉學習」、「數位人文學習」面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能善用「數位資料」資料庫蒐集文本資料,以「巨量文本閱讀法」閱讀並分析文本,根據史實、史料編寫劇本,並且以數位工具做為展示媒介,在課堂上演示各小組的成果。

B、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成果評量測驗由各組互評作業報告,且會以階段性目標來設定期中與期末報告,漸進式的報告有助於學習者了解自我學習之狀況,教師亦能及時地更改上課模式以應變學生的反應。學生於課程中,機動提出地各項問題,亦能協助教師隨時回饋解決。期末再以問卷調查結果,反映意見,整合回饋,調整下學期的授課模式。以往填鴨式教學,學子們僅能單方面的接受教師知識的給與,測驗模式也只有考試或者文本報告等選擇,本人以為大一學子們正處探索未來的階段,課程設計上應著重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解決的知能以及知識活用的技能,具備獨立思考、閱讀文獻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經由文本與數位工具結合的實作經驗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協助學生在大一摸索或建構未來就業的藍圖。

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有二,一為培養教學及學術專業人材,一為培養實踐應用人材。教學及學術人才因為少子化的緣故,需求不如以往,故實踐應用人材發展空間更為寛廣。目前教育部正大力要求提升說故事的能力,而「說故事」正是中文系的專業。將說故事的軟實力配合數位工具,整合成新的市場需求,已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是學術研究的成果,依然可以用數位工具呈現,將專業學術研究化為大眾所能接受的故事。學術研究成果亦能市場結合,是為文創產業的一環。

  明年度《國文》(二)的課程將在《國文》(一)課程的基礎上,於授課深度、內容的廣泛度以及數位工具的使用上將來的更精準。在《國文》(一)課程先對於先秦文化有了基本概述,學子們對於數位工具的使用也有了基本了解,因此《國文》(二)將進一步讓學生全盤性了解先秦社會之禮制、生活、軍事情況等諸多面向,討論內容的廣泛度也會增加,進而能增加學術廣度,在數位工具的使用及呈現上意欲要求的更為細緻。冀望學子們在獲得學術養分之時,亦能各自發揮興趣所長,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學習成效的評估,則根據學生程度和掌握工具的不同進行分組,以運用數位工具報告取代書面筆試的方式,讓同儕使用線上表單互相評分,著重關注以創意表現、組內分工、團隊合作為主的三大內容,以期評價視角更能接近學生本身,發揮翻轉學習的效果。此外針對學生的作品,本課程業已假設「劉文強教授的數位人文教室//140.117.6.202/forum.php」作為專屬的公共分享平台。

(二)亮點特色

本人以中文系特色「說故事能力」、「巨量文本閱讀法」為核心,配合數位工具之使用,建構整合學習的成果。於課程設計上,鞏固中文系的專業知識傳遞,教授學生使用「巨量文本閱讀法」奠定文本閱讀基礎,進而教授如何劇情編寫,提升學生說故事能力,更引導學生學習使用各種數位工具,將說故事能力與數位工具結合,使文本故事能活現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加之當今網路互動科技及雲端技術蓬勃發展,「人文教育」不應僅只限於文本上,藉由文本與數位科技的結合,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能力就不侷限於「中文系專業」,也將觸角觸碰到數位領域。此外,更輔導學生申請科技部大專生計畫,以及本系與香港樹德大學、成功大學、金門大學、屏東大學五校合辦之大專生論文發表會,已有三組同學通過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