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藝系總結性課程計畫 |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計畫名稱:劇場藝術系總結性模組課程計畫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A、具體措施與創新作法
本系今年的模組課程包括總結性課程:「畢業製作(一)」與前置性課程:「舞臺設計(三)」及「導演(二)」,計畫架構與生命性如下圖。
「畢業製作(一)(二)」是本系同學大四的共同必修課程,透過集體製作一齣戲,精練學生在劇場方面的實務表現,並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及創意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學方式為三位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一齣戲;本課程沒有考試,注重學生學習實務操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過程透過會議掌握進度、討論重大問題與解決方法,實為創新教學方式,更是小型劇團的縮影。
今年度的大四班級在大三下學期期末即先進行第一次製作會議,針對是否分開製作、還是一起合製一齣戲,劇本授權規模、學製退款方案、執行製作與舞臺監督人選等議題進行討論,暑假期間進行提劇本與票選,從中選出最高票的三個劇本,在本學期第一次上課的製作會議上,進行導演理念報告、財務現況、遲到規則的訂立、演出場地現況分析等,並票選出導演人選。接著進行各組進度,包括行政組的劇本分析、畢業論文要求、人員執掌等,設計組的人員執掌與畢業論文要求,表導演組則進行劇本分析、角色徵選、畢業論文要求等工作,於第三次製作會議時底定,在第四次製作會議上,票選場地與演出場次,每個人揹票額度,設計部分則有平面進度報告,舞臺設計進度延宕,同時開始進行各項拉贊活動,學期末第五次製作會議則底定下學期進度與平面設計風格。
透過本計畫資源,得以蒐集會議記錄與各組進度(劇本分析、團隊分組、預算編列、決定製作規模、演員徵選與讀劇情形、設計草圖、公關企畫書…等),了解學生的實務工作情況以及在工作過程所遭遇的問題,並協助解決之,更以問卷分析了解同學的學習情況。從畢業製作的問卷得知,修課人數33人,22人填答比率為67%,其中,在「透過團隊合作達成目標」後測的不滿意度反而較高。分析其原因為學生在學期間,進入不同校內、外劇組合作機會多,但校內劇組多集中在與自己已有默契的同學,而畢業製作是全班共同必修,本學期期初全班投票仍以共同製作一齣戲為主。因此,依學生不同之主修,勢必得跟與自己不甚熟悉或較缺乏團隊默契的同學相互合作,此點可從學習困擾前三高的選項分別是「時間規劃與執行」、「不易領會老師講解」、「小組溝通障礙」反證之。再看學生滿意的學習資源,最高是「同學或學長姊常相互切磋討論」,顯見同學遇到問題傾向於尋求學長姊或同學的協助。而學生自評在四個面向以及老師對於學生在四個面向的成績表現,發現大部分同學的「整體態度」、「創意」、「專業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走向一致,少數的1、5、17、29、33序號同學的「專業技能」與「解決問題能力」並不一致。分析其原因,部分同學在學期間積極承接校外專案,累積專業技能,因外務多,在畢業製作投注的心力相對較少;同時因本學期仍屬籌備期,尚未進入密集製作期,因而造成差距。而6號則是「解決問題能力」與「創意」並不一致。從同學自評可見在上述四個面向的滿意度,平均落在77%~86%之間,與四年的專業學習呈現正相關。後續的變化,尚待下學期進入製作期後,學生的表現與評量,並與本學期對照之。
【圖】107學年度第1學期畢業製作問卷
【圖】107學年度第1學期畢業製作成績分佈與學生自評
前置性課程:包括「導演(二)」與「舞臺設計(三)」,「導演(二)」課程先進行6週的導演手法練習。由於同學已具備「導演一」文本詮釋及Acting coach能力,因此本學期著重訓練學生運用劇場元素,透過畫面、訊息等符號的解構與建構,建立更多的創作語彙與創作風格。課程以荒謬劇為期末呈現本,分別選定哈維爾《越來越難集中精神》及貝克特《終局》,最後的期末呈現,部分學生導演「跟演員工作地非常好,戲的節奏與層次也掌握地很好,非常重視角色內在的變化」,甚至有營造出「角色關係的變化並在荒謬中饒富趣味性」,然多數同學在與演員工作實應具備的引導、自我審查等,在對空間的詮釋、對角色處理的層次,以及整體的節奏感與場景轉換上、或者過渡依賴技術等,仍有加強與磨練的空間,如老師所言「若我們不能去了解人生的痛苦,就無法去處理喜劇…要從人性的理解與寫實的表演去做基底,才能找到解讀的方式,不要被形式」所限制或綑綁。
B、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導演(二)」的問卷,修課同學21人、填答人數19人,填答率為90%,從前、後測結果發現,學生對於「導演專業知識」、「文本詮釋能力」、「劇場元素應用」、「導演實務工作執行能力」、「團隊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能系統性的分析」與「檢視自我學習進度」等課程資源呈現高滿意度。同時進一步分析該班級上學期修習「導演(一)」與本學期「導演(二)」的表現,發現學生們自評在四個面向都有明顯的成長。學生們評量滿意的學習資源前三高分別是「(1)教師教學認真且專業」、「(2)老師關心學生並提供相關輔導」、「(3)同學或學長姊常相互切磋討論」。第(1)項高達90%高滿意度,在學習困擾的選項上,最高的是「(1)時間規劃與執行」,顯見同學們打工、校外case等外務多、課程準備功課多等仍影響學生整體的時間規劃。最後從成績來看,52%同學總分在80分以上,而從各面向的得分來看,「面向一導演功課」、「面向三創意與美感」、「面向四整體表現與執行能力」能達到80分以上者皆有近50%。但「面向二文本詮釋」能達到80分以上者則僅有33%,荒謬劇劇本在主題、結構、時空、角色及語言上,的確較難掌握,透過計畫能全面性掌握學生的綜合學習成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三主修設計同學的「舞臺設計(三)」,教師以Daniel Miller和Don Slater的虛實連續體概念、Donna J. Haraway的賽伯格概念、以及Robert Wilson的劇場概念,協助同學了解多媒體舞台的設計概念。藉由劇本、劇作風格和角色性格之分析的討論,從而嘗試以混合實境的觀點來構思多媒體舞台的設計及其空間布局的技巧,以主題式議題討論開始,引導同學深入探討多媒體劇場、科技媒體的影響、劇場的真實性、投影對於劇場空間的變化等議題,並以該班級學期製作《早安主婦》劇本為練習標的,從論述到實作,設計了完整的進程與經驗性。從問卷(修課人數12人、填答人數9人,填答率75%)的前、後測結果發現,同學們對於「1.從課程中獲取文本→設計專業知識」、「2.從老師教學中獲得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知識」、「3.從老師的教學中獲得設計創造能力」、「4.從老師的教學中獲得設計創意企畫執行能力」、「5.透過修課,練習表達與溝通能力」、「7.進行系統的分析、規劃與整合」等選項,透過課程教學的滿意度皆高達85%以上;而在第2項與第3項更是100%滿意,顯見教師教學之投入與成效。學期末透過文學院資源挹注,舉辦「多媒體影像剪輯工作坊」,邀請曾入圍金馬獎最佳剪輯、曾獲得2017柏林影展泰迪熊獎的專業影像工作者林婉玉老師指導,讓主修設計的同學能夠學習更多相關、衍生的專業技能,工作坊並講解、示範、實作了劇場投影的各種效果,有效的與舞臺設計課程相呼應。
從成績來看,同學們自評在四個面向的表現,以「面向三設計創造力」給予最高評價88%。而在「面向一文本理解」、「面向二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的評價是75%;對於「面向四執行能力」則是63%。至於老師的評分部分,扣除兩位未繳交作業的同學,在「面向一文本理解」能達到80分以上者有70%,而「面向三設計創造力」、「面向四執行能力」能達80分以上者則是50%;在「面向二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能達到80分以上者只有1位,透過計畫可實質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綜觀本學期這三門課的實施成效,從問卷填答率來看,畢製67%、導演二90%、舞臺設計三75%,導演課與舞臺設計課的問卷採實體發放回收,而畢製的問卷由於班級開製作會議時未及施測,採期末網路填答,導致填答率較低,下學期可實質改善。此計畫資源的挹注難能可貴,期待後續能持續追蹤大四畢製班下學期製作的成效,以及大三主修表導演與設計同學在學製中的表現,以全面了解並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做為提升教學能量的依據。
【圖】107學年度第1學期「導演(二)」問卷前後測分析
【圖】大三同學在上學期「導演一」與本學期「導演二」自評表現
【圖】107學年度第1學期「舞臺設計(三)」學生自評與成績分佈
【圖】107學年度第1學期「舞臺設計(三)」學生自評與成績分佈
(二)亮點特色
本系自102年起參與本校總結性課程模組建置改善計畫,計畫執行成果受肯定,並由當時本校教務長劉孟奇教授發表於評鑑雙月刊上。
透過課程記錄、學生學習成果的佐證資料與問卷分析,得以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分析,改善機制。以當年「發現許多學生沒有上過研究方法的課程,在寫論文上確實有困難,因此教師下學期將會加強運用小組上課的方式,多進行一對一個別輔導」。本系於106學年度已新增「基礎研究方法」為大三共同必修,並由2位教師合授,以實質解決主修表導演與設計的同學在畢業論文撰寫上的問題。凡此,皆顯示本系透過相關機制不斷進行課程精進與改善的努力。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29004354-2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