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發展多元及真實評量計畫

國立中山大學107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計畫名稱: 發展多元及真實評量計畫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A、具體措施與創新作法

本校在發展測驗評量工具上,以往的作法是以建置全校學生適用之系統為主,雖然容易看到成果及亮點,但由於校內老師參與建置系統之人數甚少,故而在提升全校教師的評量觀念上之助益並不大。

有鑑於高教深耕計畫著重於教師教學面向,各大學積極推動教學創新作法,並透過辦理教學工作坊,諸如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法、翻轉教學等,來培養大學教師的教學技能及創新教學能量。

B、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除了教學技能之外,如何有效評估學生學習成效亦應為計畫重點項目。然而,學習評量類型的研習卻是比較罕見的。故此,本年度社會科學院評估研究中心承辦此計畫,著重於開發授課過程中有用的課室評量技術,協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量、單元結束後進行總結性評量,進而奠定教師在課程中實行多元評量的基礎,使教師們得以透過在不同時間點實施不同形式的評量,其目的除了精準評估學生學習成效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教師即時的回饋,進而調整教學方法或進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思及本校教師之間對於測驗評量的觀念可能有較大的歧異,本計畫撰寫之初,原擬開發真實評量,評量學生在課堂上習得之知能在真實情境下能夠應用多少,藉以更真實的評量其學習成效。然而,根據心理計量小組開發高東屏基礎能力檢測系統的經驗,試題的撰寫、乃至題庫之開發均需要領域內多名專業師資的協力合作方能成事,且開發後使用的規模(例如:班級數、學生數)可能不大,使得各學科領域均需自行開發自己需要的真實評量,效益並不高。故此,本年度計畫執行上調整為協助教師在課堂授課時採用多元評量技巧,藉以使得學生學習成效的檢核更為全面。

(二)亮點特色

為此,本年度工作重點有二:「建立課室評量技術清單」以及「協助教師採用多元評量」。

  1. 建立課室評量技術清單

在建立課室評量技術(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 CAT)清單部分,本年度評估研究中心也延聘教育所數位博士生,針對課室評量技術進行文獻及網頁資訊收集與整理,目前已彙整國外近20種課室評量技術,以下舉例五種:

  1. 背景知識探索(background knowledge probe, BKP)
    主要是在新單元進行之前,以簡短的測驗或問卷收集學生的學習背景,並透過適當的數據轉換,將學生分成「準備好」以及「尚未準備好」兩組;
  2. 分類格(categorizing grid)
    由教師選擇2至3個與授課內容最有關的詞彙,作為分類的類別,並根據各類別舉出課堂中與該類別有關的概念,藉以瞭解學生是否理解、以及如何組織這些概念;
  3. 單句摘要(one-sentence summary)
    要求學生回答關於某主題的問題,包含「誰對誰做什麼」、「何時」、「何地」、「如何」以及「為何」(who, does what, to what or to whom, when, where, how, why; WDWWWWHW);
  4. 問題識別任務(problem recognition tasks, PRT)
    教師提供學生常見問題類型之範例,並讓學生識別特定類型之問題,並讓學生將問題類型與解決方法相互搭配;
  5. 引導撰寫段落(directed paraphrasing)
    教師請學生以自己的話重新敘述課程的重要訊息。

各個課室評量技術均有其適用時機及使用目的、也有其優缺點,教師們應該有清楚的導引,才能更明瞭該如何應用這些技術。故本計畫預計於108年度上半年彙整上述資訊,於教務通訊分批次提供課室評量技術資訊,必要時亦可為校內教師辦理工作坊,針對課室評量技術進行講解,並與教師們進行交流。

  1. 協助教師採用多元評量

在輔導課程實行多元評量的作法上,本計畫今年特別協助西灣學院謝如梅老師的「創意激發」課程進行多元評量的規劃與實行,藉由學期初與學期中與任課老師的深度交流,在評量形式上進行多種評量方式的規劃。期中時配合學程修課人數較低的情形,調整評量形式與作法,並提供部分建議作法。具體而言,該課程將學習能力指標分為「創造力與創意」、「團隊合作能力」、「創意成果表達與實作能力」,經過討論後,建議採用的評量方式包括個人評量、團隊評量,並同時兼採質化與量化評分標準,由授課教授、業師、學生自評與互評之多元評量方式。

針對該課程的幾項能力指標,謝老師採用的評量方式如下:

能力指標

小組作業與報告

評量方式

創造力與創意

課堂練習與討論成果

  • 以個人學習記錄檔案來評量
  • 量化評分:創意數量
  • 質化評分:創意獨特性、多元性

團隊合作能力

課堂練習與團隊互動、報告成果

  • 分工協調
  • 互助合作
  • 集體創作成果

創意成果的表達與實作能力

創意活動與實作成果

  • 創意活動提案
  • 創意活動實作
  • 創意知識具體化

此外,基於107年度下半年,校內教師擬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畫中有關評量之作法,校內教師認為有開設研習之需求,故本計畫於11月30日辦理多元評量工作坊,推廣相關概念。會中並針對已經實施分組教學以及自評互評機制的老師所提疑惑:學生在自評時,認為自己的表現非常好,但實際上卻跟事實有落差,該如何處理。針對類似情形,建議可以類似大型評量的共識會議時尋找「樣卷」的作法,針對歷屆學生的作品,找出A、B、C等級的典型作品,供老師與各組學生建立共識,俾便建立評分的共同標準。

圖1  教學歷程中的評量(摘自2018.11.30工作坊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