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管院核心課程計畫

壹、計畫說明

本計畫著眼於兩類課程,第一類為「當前社會與企業新的趨勢」, 108年度計畫仍繼執行「企業參訪與社會責任實踐」(1學分)課程與增加「國際企業實務」(3學分)課程。另「整合管理基礎線上課程」,本年度因應開放式學習資源之需求,採逐步整合方式,於108年度逐步針對每門基礎課程錄製剪輯為15-18小時線上開放式課程,提供給高中生或有意修讀本校相關系所之先修課程。以下就計畫總體目標作進一步說明。

一、當前社會與企業新的趨勢:我們著重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國際企業策略分析,透過多樣化的課程設計與學習歷程,激勵和塑造學生國際性的思維與獨立思考之能力;另一方面是守勢型的企業社會責任,探討企業如何在管理和經營面作調整以善盡其企業責任。當今社會非常強調企業應該具備企業倫理,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企業社會責任是許多企業裡面積極在推動的一個重要工作,管院各系所的同學應該了解當前的企業是如何進行他們的企業責任,了解企業如何看待自己企業本身與當地環境之間的結合,透過利用管理學院所擁有的豐沛校友資源,帶領學生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實務上的做法。

二、整合管理基礎線上課程:傳統上管理學院各系所是針對其專業需求獨立開課。但管理學院有一些課程是各系所學生都應該修習,卻不盡然是系所老師的專業,比如經濟學、行銷、會計、財務管理、程式設計,和管理學等科目。也因為各系所的專業不同,若要獨立開課,則會有師資不足、開不出課的問題,噵致同學必須跨系選修卻擔心修不到的課的窘境。因此本計畫提出將管理學院重要的基礎課程由院開設線上課程,這些課程未來也能針對高中生或有意修讀本校相關系所之先修課程,一方面解決各系非專業必修課的開設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各系所學有專精的老師替非本科系的同學上課,促進跨系老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期獲得最好的教學成效。

貳、108年度成效:

一、課程名稱:企業交流與社會責任實踐 授課教師:黃三益教授、蔡錦昌助理教授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1. 課程具體措施及創新作法:

  本課程乃是管理學院延續去年模式辦理以企業參訪並結合EMBA校友作為業師為主軸之創新課程。由於近年產學界對於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均十分重視,管院今年度開始推展重點在於企業如何將社會責任具體落實。因此本課程希望透過實地參訪,直接到各個企業的廠房或營運地點,讓學生與企業主或高階主管直接之互動交流。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讓同學了解各個企業如何實踐他們的社會責任。同時,這個課程之創新作法更在於使本院EMBA校友透過擔任業師,在畢業後與本院持續保持連結,將自身經驗與學弟妹分享。這種創新做法有利於強化本院的人力和社會資本,符合本院長遠之發展策略。

  本課程具體措施包括一次由本院EMBA校友<床的世界>陳英傑副總經理所進行之專題演講,以及由黃三益院長和蔡錦昌老師實際帶同學到四個企業(共計三次參訪,第三次參訪三隆齒輪及南寶樹脂兩間)參訪了解他們經營理念及企業社會責任作法,此四個參訪之企業EMBA校友業師如下:

  1. 雷科:鄭再興董事長(EMBA第六屆學長)
  2. 永記造漆:張德盛副董事長(EMBA第一屆學長)
  3. 三隆齒輪:廖昆隆董事長(EMBA第十二屆學長)
  4. 南寶樹脂:許明現執行長/方怡仁 (EMBA學長)

2.  本年度計畫之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本年度的課程之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主要有幾種。首先,每次參訪過程中,老師與學生進行非正式的詢問,探知學生對於此參訪課程之規劃的想法和滿意度。基本上所得到的意見絕大多數都是正面,本課程教師於期末報告詢問同學,大部分同學均認為這種實際到企業參訪的應該要持續辦理下去。再者,本課程教師透過自身的參與以及同學每次的參訪報告和最後的心得報告進行整體的檢討評估。預計在明年度辦理時,可增加更多與企業主互動的機會,或是有實際的場地說明該企業辦理CSR的做法。同時也會再洽詢其他EMBA校友擔任業師的可能性,讓企業參訪的範圍和類型更廣。

  本課程學生具體學習成效主要透過三個面向來評估,第一個部分是學生於參訪過程之參與和發問,第二個部分是參訪結束後各組的參訪報告,第三個部分是最後的小組口頭心得報告。就第一個部分來說,絕大多數的同學均全程出席所有活動,並且在過程中踴躍提問,本課程並請助教紀錄各組同學發問次數作為最後評分依據。

    就第二部份而言,本課程三次參訪結束後都有請各組撰寫參訪心得報告,藉此幫助同學及時記錄下當下的參訪感想。茲摘錄幾則優秀的心得報告內容如下:

  1. 第三組同學在參訪永記造漆後報告上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跟參訪心得:

SDG3、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在參訪時副董事長提到,由於董事長和董事長夫人對於回饋社會有相當大的熱情,因此積極參加公益活動落實全方位社會公益,透過贊助油漆塗料、現金,及關懷弱勢團體來來落落實社會福利,捐助單位包括政府機關、公協會、學校、社區、非營利性組織。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永記不僅只是捐錢贊助,他們透過訓練和教導的方式幫助社會局的社福團體成為社會企業,希望讓受幫助的人可以培養一定的能力力能夠自給自足,這是我未曾在其他企業看過的行為。

  1. 第一組同學在參訪完南寶樹脂後對於其社區參與有許多深入的心得:

最後就社區參與的部分來介紹,南寶在「學齡孩童培育」方面有做許多努力,像是國小課後輔導、才藝班、寒暑假營隊。南寶所位在於得西港區算是台南市較偏鄉的地區,收入水準遠低於全國平均值。這些家庭背景下的孩童將在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也使得南寶認為必須提供給他們多元課程以及多元文化學習的機會。有鑑於此,「南寶樹脂基金會」與西港國小、港東國小、後營國小、松林國小、成功國小和佳里區偏鄉塭內國小共 6 所學校共同辦理上、下學期課後輔導以及寒、暑假營隊活動。除發展學術專業之外,也規畫了藝術、體育等社團活動。緊接著是在長者照護、弱勢關懷,以及一些捐助活動上的投入。舉例來說,南寶樹脂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與華山基金會西港天使站合作,南寶員工在每年端午、中秋與春節等特殊節日會一同募集禮盒,再由專業社工親自送到長者家中。而對於弱勢關懷不遺餘力的行為則是,南寶樹脂基金會有針對醫療、喪葬、生活困頓之急難救助以及低收入戶學童學費給予補助。

 綜上所述種種 CSR 的實際作為,我們可以看到南寶樹脂這間公司在這個方面做得很全面且完善,幾乎所有構面都有顧及到,甚至還有我們更多我們沒寫到的,真的太多了!也很感恩台灣有許多好企業盡心盡力的付出,相信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的生活水準。

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的第三個面向是全部參訪結束後的小組口頭心得報告。這部分由五個小組分別進行約十分鐘之口頭報告,本課程教師亦於報告後詢問同學相關問題,之後並請同學進行表現互評,以公平呈現各小組成員表現。五個小組同學整體而言都投入相當多心力去完成簡報及口頭報告內容,包括運用許多相關概念架構(SDGs)或搜尋網路資源來彙整參訪企業的CSR策略和心得反思。茲列舉如下幾個口頭報告之內容,藉此呈現小組合作的心得成果。

  1. 第二組同學對於雷科CSR進行建議及反思,這是批判思考的很好展現:

  1. 第一組同學很有系統及簡潔地整理各企業的CSR策略:

  1. 第三組同學亦以圖像式簡潔地呈現參訪企業CSR策略:

(二)亮點特色

  1. 本課程之第一個亮點在於結合學生實地企業參訪及連結校友。一方面,參訪企業對修課同學來說是難得的走出教室的實務經驗。二方面,本課程透過讓EMBA校友擔任業師,學長與學弟妹互動多了一分親切感,展現「中山人,一家人」的精神,也與校友建立長期持續的連結關係。本課程透過連結校友及其企業,學習企業社會責任之執行方式,同時也讓管院修課同學成為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人才培育庫。
  2. 本課程之第二個亮點特色在於透過企業參訪來達成跨領域學習。如前所述,本課程除了以管院學生為主要修課同學外,有也有其他學院(包括政經系跟資工系)的同學前來修課。管理學院與企業之連結是其他學院較缺乏的資源,因此,本課程的開設可以促進中山大學各學院跨領域學習,讓本校其他學院的同學都有機會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實際做法,這將對他們個別專業的知識有創新的思維,也促進管院同學跟不同學科同學的互動和觀念交流。
  3. 本項課程之第三個亮點特色是結合高教深耕五大目標中的兩項:社會議題關懷、產業經濟推動。
  1. 社會議題關懷:企業社會責任(CSR)重點在於就是企業不能只關注於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應該要從各層面回饋社會(環境、經濟及社會等)。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經營者的口號,它必須是要落實在公司的實際作為中,包括對於內部員工的照顧(例如雷科公司在辦公環境上增加藝術氣質和休閒空間)、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對環境永續的努力、以及對企業所處區域之社會參與或對文化之建立(例如南寶樹脂對於在地社區廟宇的經營)。本課程強調帶領管院和其他跨領域的學生,透過實地參訪企業,跟企業主的互動,確實了解企業如何關懷社會議題。這種去實地了解企業觀點的社會議題關懷,是管理學院的優勢,也是獨特之處。本課程亦有幾位來自其他學院(包括政經系跟資工系)的同學,都表示這種企業參訪是他們領域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的實務經驗。因此,本課程展現了以管院特色來關注社會議題此一高教深耕之目標,並達成跨領域共學的目標。
  2. 產業經濟推動:本課程內容讓企業主或高階主管向本課程修課同學說明該企業的經營理念、發展歷程和現在的營運重點。這是讓校友企業運作的實務經驗回饋到學校的一種過程,讓在學學生能了解現在台灣產業經濟的推動實況。這將幫助學生在畢業前就對於業界有比較實際理解,進而可以預作準備應該要作怎麼樣的努力。因此,本課程透過這個方式來與產業經濟推動作為結合。

本課程相關照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