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聲音訓練 (劇場藝術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108年度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計畫(課程)名稱:聲音訓練 (劇場藝術學系)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課程設計:聲音訓練的課程主旨,在幫助學生建構聲音運用的技巧,從能量、共鳴、聲音表情,以及整體的流暢度等幾個面向來學習。過往仰賴劇本片段的學習,往往因為和其他表演課程的素材相近,侷限在寫實文本的範疇當中。因而設想,若能將教室內的呈現,帶到鄰近的社區小學,除了能夠有觀眾(小學生)的直接互動回饋之外,也能透過展演的需求,提高學生對個人聲音技巧的自我要求。因而,將原本聲音課程的專業訓練,分成兩個部分:一、按照國小學生的年紀,在素材上,選擇具備人文意涵的故事繪本,並且分成「繪本故事呈現」和「說故事計畫」兩個方向來執行。   

選擇「到小學說故事」這個方式,其實是來自於相信繪本意涵的體會,對藝術人文滋養有著重大的影響,不論是孩子或是成人。一般國小,通常有「故事媽媽」的志工,在「晨光時間」到某些特定班上講述繪本故事,希望透過故事帶給國小的小朋友一些正向人文意涵的領略。親子天下地28期,張淑瓊所著的「閱讀圖畫書是用來感受快樂的」當中提到:

「圖畫書(繪本)是作者把生命和生活中所吸收到的經驗與感觸,形諸文字和圖畫創作出來的」

此外,作者也寫到:

松居直(日本福音館館長)在他撰寫的親子共讀觀念書《幸福的種子》中,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樂讀原則,

「圖畫書(繪本)不是用來學習東西,而是用來感受快樂。一本圖畫書愈是有趣,它的內容愈能深刻的留在孩子記憶裡…」

這個意念成為松居直在編輯圖畫書的過程中,最堅持和在意的元素。

  然而,我從1998年到2012年都在美國生活,也因自己孩子的就學,讓我接觸到美國小學的教育環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學上強調「啟發」這件事。2010年舉家返國後,孩子回到高雄上學。我也曾問他,在學校上課有帶給你啟發的事情嗎?他的回答是沒有。當下我我很訝異,也逐漸理解在學校課業的競逐下,凡事皆有標準答案,啟發變得不再重要,因為強調的是對所學內容單一方向的認識與理解。

  人文的成長著重在「啟發」,透過感受與體會,來領會「人」如何創造「幸福」、「快樂」;也是在這樣的體會下的樂趣,讓自己不斷地探索、思考與學習,終究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價值與依歸。

因而,配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的執行,以教育資源的共享為方向,設計「說故事劇場」的課程內容,希望能在專業學習考量的同時,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精神「自發」、「互動」、「共好」,以及108課綱的總體課程目標當中的「啟發生命潛能」,來協同推動小學的人文教育。

  在課程的設計上,分成「說故事劇場」計畫與「劇本片段演練」兩階段。「說故事劇場」計畫,主要延續上學期「基礎發聲」課程的「說故事計畫」部分,並新增「繪本故事呈現」。「繪本故事呈現」部分,從修課總人數31位同學當中找到8位志願者,以兩人為一組的方式共分成四組,每組帶領一班小學生,以創造性戲劇的方式,將繪本得故事內容,透過劇場展演來加以呈現。工作時間設定為連續四週,讓大學生帶著小學生從故事學習開始,每週兩次,每次80分鐘(原設計為130分鐘)的互動課程,從「互動遊戲」開始來介紹繪本故事,並藉由「角色分配」、「道具製作」、「課堂排練」等執行,讓小學生透過簡易的劇場燈光舞台配置,在展演的準備與呈現中,重新學習並發現自己的可能性,建立自信心。

  再將剩餘的23組同學,分成四組,延續上學期「說故事計畫」的方式,唯將互動式的說故事方向,調整互動的方向,並加入「偶」的元素的運用,嘗試在聲音運用上找到更多元的可能性。

 

工作時程

        第一部分:「說故事劇場」計畫

9/9第一堂課進行課程大綱講述與任務編組,從修課同學中選出8位,兩人一組,擔任「說故事劇場」第二階段「繪本故事呈現」的指導老師。同時將班上另外的23位同學,分成四組,延續上學期的「說故事計畫」。

9/10與鼓山國小商議,確認「說故事劇場」第二階段「繪本故事呈現」,將透過四年一班、四年二班、五年二班、五年三班來進行。課程時間為早上8點到10:10。而原本的「說故事計畫」,選擇在三年一班、三年二班繼續執行,每班一堂課,時間為早上9:30到11:10。

9/16討論各組所選之繪本故事主旨與呈現方式。

9/23皮影戲工作坊

10/6 「繪本故事呈現」組同學,開始到鼓山國小上課。(時程為連續四週,每週兩次的方式,對象四年一班、四年二班、五年二班、五年三班)

10/18 說故事計畫組開始到鼓山國小執行課堂上互動式故事分享(連續四週)。

11/3燈光、舞台開始執行,將鼓山國小二樓會議室轉化成聯合呈現的小劇場。

11/4「繪本故事呈現」展演,9:20呈現開始。

11/11「說故事劇場」計畫執行心得檢討與分享。

 

第二部分:劇本片段演練

11/15回歸到原有課程聲音訓練實作部分,確定期末呈現片段

 第一組-林欣瑩,廖原漢:《圓環物語》
 第二組-李悅瑄,李岳澄:《拆房子
 第三組-郭沛淇,沈威志:《沒有我的戲
 第四組-劉洺呈,李佩珊:《為愛添加
 第五組-張育瀚,蔣永瀚:《漫才
 第六組-鄭書翰,吳書媛:《課堂驚魂
 第七組-李若蕎,許婉俞:《他們等待的果陀
 第八組-吳旻倢,柳亦倫,葉映萱:《最後的遺言
 第九組-越宇農,龔倩慧,連依婷:《我們不是這樣長大的
 第十組-凌子皓,陳思齊,何家沂:《圓環物語
 第十一組-侯威宇,許為庭,張育瀚,林彥禎:《殺不住
 第十二組-沈芮年,郭翊樺,翁守德,陳奕蓁,黃郁青:《禿頭女高音

 1/6環境劇場期末呈現

 

創新課程部分的學習困難

學習的素材從劇本轉換成繪本後,學生第一次的呈現中,通常可以發現下列幾個問題:

  1. 對故事意涵的片面認知,引發故事的詮釋方向的謬誤。
  2. 故事的精彩程度不足,無法在呈現過程中,創造出具體的溫度與感受。

  這個發現,指出現下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能力不足。我相信透過繪本解析的訓練,在簡單卻深富人文意涵的故事,能幫助學生建構更具體的人文感知。 

 解決方向

  在學生第一次呈現過後,我便會透過提問,來引導學生去思考、感受故事結構設定下的邏輯概念,與故事中的核心意涵。說故事的人,必須對故事內容有通盤的了解,才能在故事邏輯的同理下,去體會故事中的人情溫度。透過理解與感受雙管齊下,讓學生對故事的認知有了結構性的概念 ; 而能在全面理解下,讓感受來引發更多想像的可能。

  在具體引導與訓練的方向上,也需要針對學生本身的個體差異,個性與靈活度上的差異,適當調整引導的方式。舉例來說,針對相對較內向的學生,容易產生的現象是,在表述的過程中,容易因為個性特質,會偏重於文字的表述,而不容易自然的將故事當中的情感,流露出來。此時,透過關懷來幫助學生卸下心防,讓情緒反應不再有包袱時,對故事中的角色心路歷程,便容易產生不一樣的體會。進而發現「心防」(慣性的一種)的限制與障礙,而能逐漸消弭「心防」的存在,開啟感官,流暢而自然的表述著個人的感知。

 學習成效

  本學期在31位同學的通力合作下,我們成功地完成了11月4日的展演,由鼓山國小四、五年級等四個班級的聯合呈現,並獲得鼓山國小校長和多位老師的高度讚許。此外,也將四個繪本故事,透過四種不同的方式,和鼓山國小三年級的同學分享。

  藉由在講述故事時,聲音表情變化與運用的需求,來提升學生在個人發聲與共鳴轉換技巧的建構與發展。同時,在故事引導下的互動,小朋友自然而真切的情緒反應,讓大學生們能感受到來自這些小朋友的正向能量,讓個人表演的包袱,也自然地放下許多,而能更即時、有活力的讓故事更加生動、活潑。同時也讓故事背後人文意涵,很自然的流動在教室空間當中,成為這群大、小學生快樂共享的人文體驗。

  以下為鼓山國小四年一班、二班和五年二班、三班等四位導師在活動結束後的意見(逐字稿)分享。

  五年二班導師:「昨天應該是看到孩子們的另外一面,不同於國語、數學這樣的學科上。昨天的呈現,每一班的表演都非常順暢,小孩毫不怯場,每一班的每一個孩子都非常有個人的舞台魅力,透過這個活動凝結了全班的向心力,沒有說哪一個是特定的主角,每個孩子的戲份都還蠻平均的。然後,每個孩子都很開心的在這個劇場(舞台)上表演。然後特別感謝教授和(大)學生,可以讓這個舞台精緻化,因為孩子其實沒有機會在學校接觸到這樣的一個場域的機會。」

  五年三班導師:「首先,我覺得教授很棒的是,能夠這麼順暢,是因為教授這四個禮拜都親力親為。也就是當我發覺學生們有點難以掌控時,教授你就即時出現了。然後你就會進來帶一些些東西,讓他們又有了一些方向。所有我覺得你的學生跟我的孩子他們都有成長。再來就是,這一次的演出,我們班的孩子,最大的收穫是,昨天在場上那些主要孩子,其實都不是那些最會演的。雖然不是主角,他們也帶動了故事的氣氛,我覺得也非常好。難得的是孩子們的自信心都出來了!因為他本來是不應該自己有台詞的,他應該是在旁邊演顆樹就好,或者是做個石頭就好。我本來都這樣以為,所以一開始,其實我很擔心他們沒有辦法表現如預期。但是後來的做法,把比較安靜的小朋友分成道具組,比較願意的小朋友就上場演出。原本在班上不發亮的燈泡,昨天(的演出)是他的時候了!所以我覺得他們這幾個禮拜,在準備表演的時候,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從前幾次的沈寂,到後來到台上時,真的都能侃侃而談,大聲說出他們的台詞,不怯場。然後,我也看到了,那些很棒的,應該是(擔任主要)角色的孩子,也不會去嘲笑或指責別人做不好,也讓我看到那些孩子的另一個優點。

  四年二班導師:「非常謝謝教授帶著學生來做,一開始覺得這些大學生沒有什麼帶小學生的經驗,所以第一、第二節課在解凍(彼此關係)的時候,會擔心這樣來得及嗎?平常在教室排練時,我也常常瞪那些不專心的孩子。尤其每次大學生教完的時候,我都會關起門來再唸一次,提醒他們演什麼要像什麼。到表演當天,其實還是會很擔心,不知道他們上台會不會出大包。結果發現空間會讓人的心境改變,一踏入舞台,整個燈光、佈景,會讓人覺得認真起來,覺得是要拿出真本事的時候。結果孩子就認真起來,比在教室的狀況好得非常多。(後來)覺得兩位帶的同學真的蠻厲害的,自己有先放開去演,大家才會知道應該要做什麼事。其實孩子對肢體,一般來說是非常拘謹的,沒有辦法像他們(大學生)放得這麼開。我覺得這讓這些(小)學生學到蠻多的。在表演藝術這個方面,一般來說在小學這個階段,是很難接觸到的。一般(看表演)都已經是詮釋得很完美這種,沒有兒童戲劇的這種。所以他們(大學生)來帶的時候,我們跟同學(小學生)都是不斷在學習。中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比較沒有偶包,所以只要老師(大學生)帶一下,他們就會嗨起來了,比較不會像高年級學生看到老師,就會拘謹起來。選角的部分,一開始也是很擔心,覺得一些比較不認真的學生,問到他們要不要演,都舉手很大聲說我要我要,會擔心他們是不是能勝任(踩到雷)。像演農夫那個,他其實在班上人際關係不好,也比較內向。但後來其實在台上可以從頭講到尾,就像老師(教授)講的,是(他們的)一個契機。一開始會覺得演什麼要有演什麼的樣子,畢竟這些孩子不像那些科班出身。但可能在你們的專業,覺得說這些技巧部分先不用講,來不及了,(最重要的)是把整個最純真的樣子,表現出來。來帶的同學,也可以從中學習要如何帶兒童。但他們其實已經很厲害了,做到能夠一邊帶排演,一邊帶孩子在底下安靜的做道具。而且在演出前半小時,要求孩子先想想看等一下自己上台要做些什麼。小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能讓他們沒事做,沒事做就會玩起來影響別人。」

  四年一班導師:「從上學期教授請學生來我們班講故事,到這學期參與演出,我們班其實比較放鬆了。我們班其實很多女生都很閉俗(台語),連講話都不願意大聲說出來。那位演小村民的學生,據他的同學講,他連去安親班時都在練習如何奸笑。他讓我很驚訝,他三四年級轉變很大,三年級時在班上是個比較安靜的男生,在課堂上比較不會被人家注意到的孩子,沒想到他舉手願意演那個角色。然後我覺得他昨天表演都很沈穩,而且我覺得比在班上放得更開。我覺得他們其實改變蠻多的,包括原本我們班聲音最小的那個女生,她昨天在喊(台詞)時,她也出聲了。所以覺得班上的氣氛其實鬆了許多,不再像以前比較ㄍㄧㄥ。唯有一個問題,我其實不喜歡班上分男生女生,但他們(大學生)在帶的時候,會出現說男生過去、女生過來的例子。有幾次其實有衝動想要插手去管這件事。他們還蠻有趣,剛開始他們在排戲的時候,其實他們兩個就很緊張,都會一直提醒誰該做些什麼。但後來記得進場前,教授你進去之後,就說現在都不提示,都讓小朋友自己演。後來發現,其實真的可以交給他們自己重頭到尾演。這兩位學生也發現他們其實可以自動,就慢慢放手,整個動力也就變得不一樣。

檢討與改善

  這次的展演與說故事部分,都獲得鼓山國小師生們的熱烈迴響,期待我們下學期能繼續帶著更多的故事來分享。學生們有都覺得有所收穫,尤其是「繪本故事呈現」的四組學生,覺得透過和小學生互動的學習當中,或得了相當寶貴的經驗。

  然而,以現行小學的課業要求,老師們其實很擔心課業方面的準備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而原本所提到的課程時間(130分鐘),也在執行開始前一週,臨時調降為(80)分鐘。此外,為了不耽誤課程的時間,「繪本故事呈現」課程,皆從早上8點起開始,其實和常常熬夜準備排練的劇藝系學生作息,有一定程度的衝突。每週兩次,連續四週的課程,其實對學生來說會是相當大的負擔。需要透過課外的時間來準備教材,也會因為引導小學生時,發現經驗不足而有力不從心的時刻。

  總體上的執行,一開始的定調,原本是以優質的展演為重心,但在實際執行下,發現樂趣是小學生行為上相當重要的依據,因而,調整專業呈現的概念,將重心轉化成強調全班的參與和合作,無形中讓活動樂趣的推動下,小學生反而能更為主動的發展與學習,而在最後的呈現中,享受展演的樂趣。

  然而執行上的人力物力的支出,若希望永續推動,其實需要小學端透過計畫的撰寫來籌措經費。因為執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將這樣的活動,拓展到更多的學校,因而如何能夠在執行上獲得更多人力物力的支援,會是未來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二)亮點特色

學生回饋

  1. 希望這一個月的相處,你們剛剛有享受在舞台上,會一直記得五年二班這個團結合作的過程。
  2. 我們班有很多小猴子,他們都不聽我們的話,不管我們叫他們做什麼,他們都自己玩自己的,我控制不了你們。但是他們這次演出很棒,我想大家給他們一個鼓勵好不好。他們表現得很好,雖然是第一個(上場),但是都沒有很緊張,剛在舞台上,也都玩得很開心。不用擔心你們剛才表演得怎麼樣,你們是最棒的。
  3. 一開始我沒有想到你們這麼厲害,你們在這個月裡面,讓我有很多感到很驚喜的地方,包括你們幫我們想劇本啊,做出很漂亮的道具,然後,最後演出又這麼棒,所以覺得你們真是太厲害了。
  4.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要記起每一位學生的名字,一直在想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每次在準備這些東西都會覺得很累,可是我覺得看到你們超值得的。今天你們的流暢度超棒,每次都帶給我們很多的事情,很多意料之外。你們真的做得超棒。

 

  1. 其實我一開始第一堂課的時候很緊張,我怕說你們會不理我,沒想到才第一堂課,你們就這麼熱情…在排戲的時候,有些東西都是你們給我的,像是那個煮菜啊,我們本來沒有設定,大家很棒!
  2. 第一天講名字遊戲時,我們就慢慢認識你們每一個人的個性,相處的一個月過程中,你們都有慢慢變得更活潑,像有許多小女生,原本連一句話,一個字都不敢講出來,但是剛剛卻能在台上玩這麼開。我剛剛在旁邊看真的很感動,謝謝班上每一個人的付出,謝謝你喜歡我們,來班上給你們說故事。

工作坊:梅子老師偶戲工作坊

呈現及課堂活動紀錄

「繪本故事呈現」結束時的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