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青年協力 X 找尋南方發展轉型答案

國立中山大學 108 年度高教深耕創新課程實施計畫

〈青年協力 X 找尋南方發展轉型答案〉微學分 課程記錄

授課教師: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微學程負責人、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邱花妹 Emailhmchiu@g-mail.nsysu.edu.tw

一、 課程緣起

 面對當前的生態環境危機與氣候變遷的挑戰,如何在社區、都市、國家、全球等不同的空間尺度,就人類對土水與能源使用、食物與農業型態、建築與交通、生產與消費模式等方方面面做出根本性的改變,以期朝向永續、低碳非核、繁榮在地的經濟與生活型態,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迎向挑戰、促成改變,我們需要具備批判與系統性診斷問題的能力,對替代性發展有所想像,也需要探究社會創新與社會實踐的可能性,找出方法、克服障礙。

 〈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微學程〉邀請對生態環境危機有感的同學,一起來長出迎向發展轉型巨浪的知識與行動能量。107-2〈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微學程〉聚焦工業發展與能源轉型課,透過與高雄台南在地的環境及社區組織合作,設計結合工作坊與營隊活動的微學分,供學選修。

二、課程目標與規劃

 我設計了兩個彼此相關的微學分:〈青年培力 x 社會永續〉、〈青年協力 X 找尋南方發展轉型答案〉,目標在培養出具備環境教育能力的學生。修過〈青年培力 x 社會永續〉微學分的同學,加入我與地球公民基金會合作規劃的高中生營隊「找尋南方的答案」,擔任小隊輔與錄者。同學將自己定位為積極的環境教育與倡議者,與專業環境組織工作者及授課教師協同合作,一起引導高中生分組討論、體驗教育劇場,走訪高雄的大林蒲與林園了解工業污染問題;認識實踐循環經濟的科技公司、體驗拆解太陽能光電板;接著進入台南七股地區,透過跟著利害關係人行動,從在地保育組織、社區居民、漁民及光電業者等不同社會行動者的角度,了解當前發展及能源轉型面臨的挑戰,探討發展與能源轉型的解方與出路。

三、課程日期與地點

1.課程日期:2019/01/22~2019/01/24

2.課程地點: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台南市七股區

五、課程執行內容

 

1.、營隊簡介

 〈找尋南方的答案〉高中生寒假營由地球公民基金會、中山大學「邊緣社區認同再造‧在地傳承跨界創新計劃」、屏東大學「USR社會搖滾力:在地青年實踐計畫」合辦,營隊內容由微學分授課老師邱花妹與地球公民基金會共同規劃。帶領青年學子造訪高雄工業孤島大林蒲、林園工業區,發現工業污染的傷害與探詢工業轉型的答案;認識循環經濟,拜訪投入電子廢棄物回收的科技公司、體驗拆解太陽能光電板;走踏台南七股海岸地區,尋找鹽田、濕地、魚塭能否與再生能源共好的答案。希望透過實地走訪,讓大學生引領高中聲,認識為保衛家鄉環境及追求永續經濟而奮鬥的人們;並且深化年輕世代對南台灣環境、產業與能源轉型問題的認識。

 培力青年世代成為積極的環境公民、建立青年環境公民的行動網絡,本次營隊培力大學生擔任營隊小隊輔,與高中生一起走進南台灣不同的環境地景,探詢環境保護、經濟永續及能源轉型的未來。三天兩夜的行程,除了室內課程、動走體驗、實際走踏環境現場,更透過教育劇場的形式,激發參與者的思辨能力,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營隊中,中山大學 6 位微學分修課同學,負責擔任小隊輔,帶領營隊高中生進行各項體驗與討論。授課教師邱花妹全程參與,除在部分課程時段擔任講師,並隨時協助小隊輔執行各項任務。

營隊宣傳主視覺

 

修課學生林瑋宸、林敬堯參加營隊行前會議

2、營隊流程

1/22(二)

1/23(二)

1/24(四)

9:00~9:30 報到

7:30-7:40 集合、早餐自理

 

4:30-12:00

分組行動-跟著七股人行動

訪談諮詢:邱花妹

 

9:30~11:00

認識彼此

7:40~9:00 車程-前往成功大學

能源轉型及七股議題說明

講師:邱花妹、蔡卉荀

11:00-11:30

9:00~9:30

 

營隊目標和方向介紹

循環經濟是現在進行式

講師:邱花妹、李根政

講師:謝雅敏經理/成亞科技

 

 

11:30~12:30

午餐時間

9:30~12:00

 

 

12:00~12:30

車程-前往黑琵食堂

找出再生能源解決方案

實作及討論-太陽能板的秘密

講師:謝雅敏經理/成亞科技

 

12:30~13:20

12:00~12:40

12:30~13:40

車程-前往大林蒲

午餐時間

午餐時間

13:20~14:20

煙囪包圍的家園--大林蒲走踏      

講師:王敏玲

12:40~13:40

車程-前往台南七股

訪談諮詢:邱花妹

13:40~14:00

車程-前往頂山里漁民活動中心

14:35~15:00

僅存的自然海岸-鳳鼻頭海岸

    講師:王敏玲

13:40~17:00

分組踏查-跟著七股人行動

14:00~15:30 小組討論

主持:蔡中岳、聶綺雯

15:15~16:30 與里長有約 講師:洪富賢里長、洪秀菊

17:00~17:20

車程-各組前往黑琵食堂

15:30-17:00 心得分享與結業

主持:蔡中岳、聶綺雯

講評:邱花妹

16:30~18:30

石化圍城夜景

17:20~18:30

晚餐時間@黑琵食堂

 

 

 

 

17:00 返回高雄

車程-返回高雄市區

18:30-19:00

車程-前往鯤鯓王會館

講師:王敏玲

18:30 預計抵達左營高鐵站

18:30~19:00

19:00~21:30 教育劇場

19:10 抵達地球公民辦公室

晚餐時間

講師:蔡中岳、聶綺雯

19:00-21:30

 

21:30  晚安,休息了

教  育  劇  場  初  體  驗

講師:蔡中岳、聶綺雯

3.營隊活動紀錄 第一天(2019/1/22

教育劇場  認識彼此

透過教育劇場的方法、小隊輔帶領高中生互相熟悉認識,進而透過紙筆寫下來對營隊的期待,以及對能源轉型的想法。

介紹營隊目標和方向

微學分授課老師邱花妹說明本次營隊的設計原則與方向,簡要介紹中山大學的教學計畫,並分析當前生態環境問題與青年環境行動的關係與重要性。

地球公民執行長李根政簡報地球公民關注議題,高雄的產業型態與地理分布,並引導學員思考其個人與台灣環境及未來的關係。

      

大林蒲海岸走踏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主講,引領學員走踏大林蒲鳳鼻頭地區僅存的自然海岸。見證已有 400 年歷史、曾經富饒的傳統農漁聚落,如今如何為工業區環繞、為工業污染所苦。

   

大林蒲鳳鼻頭社區行動者經驗分享

投入社區反污染與反空污的在地環境行動者:小港區鳳興里洪富賢里長、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團長洪秀菊,在鳳林國中與同學分享在地環境問題、投身環境行動的動機與方法,過程中,也分享了他們對遷村問題的看法。

林園工業區走踏

地球公民副執行長王敏玲在石化二橋上講解林園工業區污染問題。邱花妹老師說明 1988 年居民反公害,而有知名的林園事件。

同學們除了在石化二橋上,透過視覺、嗅覺認識林園工業區,也乘坐遊覽車來回雙園大橋,看到滿布地石化廠與冒著煙的石化煙囪。

教育劇場

經過白天的踏查,同學認識大林蒲、鳳鼻頭、林園等深受工業污染所苦的社區,聽到地方居民的想法,相關體驗在晚上的教育劇場中沉澱,同學先透過肢體表現練習兩人一組、四人一組、五人一組家庭角色的權力關係定格,熟悉伸展肢體及用肢體表現的方法後,再帶入大林蒲等地方角色圖像與權力關係,各組討論並演出,社區中的居民、建商、工廠、政府、青年、媒體、學者、建廠工人、賣口罩商、空氣清淨機廠商、個人等各種角色的互動與關係,各組再進一步分享如何解決爭議的看法。最後,由邱花妹老師做出總評。

大林蒲地方人物的權力角色關係模擬

營隊第二天(1/23

循環經濟 成亞科技 體驗太陽能板拆解

 在第一天造訪石化工業區鄰近社區、了解石化污染問題後,第二天從認識循環經濟開始。成亞科技公司最早投入研發切割太陽能面板的廢切削液與廢矽泥,製作成可提供煉鋼廠助燃的矽碇,解決廢棄物問題並讓廢棄物具有經濟價值。為進一步解決使用後太陽能板的處理問題,成亞科技目前與其他公司成立聯盟,著力研發如何讓廢棄的太陽能面板進入物質流的循環中。

 聽過成亞科技在簡報介紹後,也帶學員以分組的方式拆解廢棄的太陽能面板。透過實際拆解太陽能面板,了解太陽能板的組成、拆解的困難,以及目前拆解後的市場價格,從而思考如何更妥善地處理太陽能的廢棄問題。

(1)台灣黑面琵保育學會戴子堯秘書長(小隊輔:盧耕如)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在七股已有二十年的歷史,學會透過志工參與,長期觀察、紀錄黑面琵鷺在七股棲息的狀況。學會所在的頂山社區,周圍多是國有財產署的鹽灘地,由於台電將開發大面積的地面型光電廠,可能衝擊黑面琵鷺棲地,黑琵保育學會因此希望案場經過更審慎的生態評估。另一方面,學會是支持再生能源的,學會期望促成頂山社區發展屋頂型太陽能面板,作為太陽能發展的教育基地。戴子堯秘書長在兩天的行程中,帶著小組成員做鳥類觀察與紀錄。透過望遠鏡在廣大的溼地上靜靜觀察水鳥,也帶著學員到秘境中試圖找尋黑面琵鷺的身影,重要的是帶著學員在過程中能從生態    NGO 的角度了解地方的生態和所面臨的挑戰。

 學員與隊輔學習鳥類紀錄觀察

(2)台塩綠能規劃設計處張天佑研究員(小隊輔:林敬堯)

台塩綠能為台塩的子公司,目的在推展綠能產業發展。作為平台媒合太陽光電業者、地主與養殖漁戶,張天佑先生介紹台塩的歷史,也說明台塩綠能推動漁電共生的過程和現況。除了說明台塩綠能在溼地光電上的推行方式,第二天也帶組員拜訪已簽約要做漁電共生的七股篤加社區及一位養殖戶。在七股發展漁電共生的立場上,地方有許多不同的聲音,營隊透過帶學員各自聽到不同面向的聲音後,再由學員思考怎麼樣的進行方式才能對整體環境和地方有所幫助。


   學員與隊輔聆聽台塩綠能介紹

(3)黑金文蛤純海水生態漁場黃芬香漁民(小隊輔:涂菀庭)

在七股生活三十年的文蛤養殖業者黃芬香,是主婦聯盟合作社黑金文蛤的供應者。如同七股所有文蛤養殖業者,她採低密度生態養殖文蛤,也以生態模式養殖龍膽石斑等魚種。對面政府在七股推動魚電共生,向大地主承租魚塭地的養殖戶首當其衝。40%的光電板覆蓋衝擊產量、太陽能板是否帶來污染、地景地貌將改變等,都是漁民憂心的問題。

學員與隊輔在黃芬香漁民家中對談

  (4)七股區文蛤產銷班第 9 班郭永慶班長(小隊輔:陳怡君、張廉庭)
 郭永慶班長因為反七輕運動回到七股,回鄉從事養殖漁業已有 18 年,也研究出生態黑面文蛤的養殖方式,除了供貨給全聯超市,也有多家連鎖餐廳如金色三麥等業者訂購文蛤。七股的養殖漁業已發展出以黑面琵鷺為招牌的生態漁產。他個人不反對再生能源發展,但對魚電共生政策有疑慮。兩天的小組行動,郭永慶班長及工作團隊帶學員實際參與搭竹筏在文蛤池內採收文蛤、篩選文蛤、吐沙、包裝等工作,讓學員了解收成到包裝過程。

  

   陳怡君、張廉廷兩位小隊輔體驗篩選文蛤

  (5)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楊惠欽理事長(小隊輔:林瑋宸)
 楊惠欽理事長是七股漁民中關注漁電共生率先發難的靈魂角色。同時是漁產品的中盤商也是文蛤養殖業者他,帶領養殖漁戶北上陳情太陽能業者圈地、地租漲    10   倍、漁民生存權等問題。楊會長帶著小組跟著漁民一日作息,在巡完水池後再到每日下午的情報交流站和漁民們泡茶聊天,了解漁民對漁電共生的想法。讓學員搭手划竹筏、穿著青蛙裝下漁池採收文蛤、也讓學員操作篩選分類不同尺寸的文蛤。一個早上小組中 6 個學員加 2 位隊輔組長形成一個生產線,重複做著一樣的工作,但勞動的過程中也讓學員覺得很充實的參與第一線的生產工作。

教育劇場與模擬漁電共生說明會

經歷第二天下午的跟著七股人行動,同學理解到不同的立場和聲音。晚上的教育劇場,先嘗試讓各組交流其接受到的訊息,讓小組呈現印象畫面,並向其他學員說明。隨後是角色扮演,請學員自選一個七股在地人的角色,設定姓名、年齡與職業,並向他人自我介紹。經一輪介紹後,開始全體參與的大場活動:模擬漁電共生說明會。藉由民眾提問,政府官員、光電公司和專家學者回應的過程,模擬利害關係人的想法和立場。說明會後,學員回到自身立場,表達其對七股發展漁電共生的看法,結果是有支持有反對,但在帶入國家整體再生能源整體發展後,多數傾向經過妥善選址等配套後,可以支持。此課程利用教育劇場帶著學生思辨問題,期待讓學員捨棄偏見,帶著多元的觀點觀察和思考,才能了解能源議題甚至各種社會議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教育劇場:魚電共生說明會情境模擬

營隊第三天(1/24

漁電共生爭議中的利害關係人:分組跟著七股人行動(續第一天下午)

已統整紀錄於上述第二天的跟著七股人行動紀錄中。

分享與結業
(1)小組討論

 三天的活動行程中,第一天和後面兩天的分組不同,學員以七股行動分組為基礎,進行小組分享。五個小組接觸五種不同的地方聲音,小組分享先兩天中最有感的畫面,以肢體定格呈現,並分享這個畫面背後的故事,過程中,可以聽到各組跟著七股在地人行動過程中,最受感動或最感特別的部分。

 隨後由中山大學的小隊輔們,帶領小組進行議題討論與分析,練習梳理分類問題,並練習分析後,進行分享。小組討論三個問題:a.大林蒲與七股的相似、相異處;b.對太陽能及魚電共生的看法;3.對 NGO 的想法。NGO 可以怎麼做?扮演甚麼角色?學員在這三天內,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去思考產業、能源議題在推進上可以有什麼改進的方式。

隊輔協助小組討論與內容整理

(2)分享與結業

 營隊的最後分享,在播放輕柔音樂的背景下,每位學員在頂山社區漁民中心輕鬆走動,分享自己在三天營隊中感受最深的一堂課。最後也由所有工作人進行分享,並由邱花妹老師進行總結。

五、綜合檢討

 營隊課程結束當天晚上,邱花妹老師、所有修課同學立刻與地球公民的工作人員一起召開檢討會,討論本次活動的成效。修課同學均發表看法,並提出未來營隊可檢討與改善之處,同學們也反思自己在帶領高中生以及進入不同場域中的諸種限制,比如有時也會有點膽怯或某些時刻不易帶動小組氣氛等。修課同學對於本次營隊提供的學習議題都深感有收穫,其中因為有修課同學家就住在石化工業區鄰近社區,因此特別有感。另外,同學們也提到,希望營隊前的培力工作坊,能場勘所有高中生營隊的踏查點,不過礙於時間與經費,這次並未能如此安排。本次修課同學雖然不多,但可以說是以培養環境種籽教師的精神,深度培訓同學。幾位修課同學中,有人未來想當公民教師,有人有意進入 NGO 工作,本次課程通過與 NGO 合作,讓同學有機會認識環境 NGO 的運作模式及推動環境教育的方法,同學除了學習重要環境議題的內容,也習得教育劇場的帶領方式。此外,修課同學也將在社會系受到的田野調查與小組討論訓練,應用到高中生營隊中來帶領高中生,同學的表現也受到 NGO 工作人員的肯定。作為授課老師,我從規劃到全程參與營隊,看到同學的成長,我認為這次是非常棒的教學嘗試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