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擁海學程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說明:

  1. 說明具體措施、創新及創新特色作法,並應從「計畫執行前後之改變」的角度進行敘寫。

擁海學程此學年執行三門課程,包含海洋化學地質數據處理、海上實習 ()與海洋化學實驗 (),其中海洋化學地質數據處理的教學理念為理論配合實際操作,首先引導同學實際從網路數據庫 (GOMECC、氣象局與河川局等)下載所需資料,接續透過Ocean data viewR等軟體進行繪圖與統計分析,最終達成教師所給予的作業或報告。此外,也辦理簡易分光光度競賽,讓同學積極爭取自己的課程成績,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第二門課-大學部海上實習,儘管該課程是海科系必修課程,教師仍特別安排演講,由台大貴儀技術員講解新穎的海洋探測儀器-Seaglider,透過與技術員的交流,讓同學了解Seaglider的運作原理以及其限制。修課同學透過實習航次出海採集沈積物、水文參數與生物參數,航次後進行數據分析搭配既有的海洋基礎知識,達成理論配合實務操作之目的。

最後一門為海洋化學實驗 () ,目標培訓學生能在課堂間學習如何測量基本海洋化學參數。藉由量測海洋中驅動海洋生態系統的營養鹽探討整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此外課堂中亦對高雄愛河進行長時間監測,安排學生在四季、乾濕季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時前往採樣,以探討氣候以及天氣事件對都市河川的影響。

  1. 內容建議包含:

(1)具體學生學習成效及評估方式,並請檢附相關證據資料(如作業、報告、實作成品等)

1.海洋化學地質數據處理

圖一、為同學參與簡易分光光度計競賽之照片。

圖二、為同學簡易分光光度計之Arduino程式碼。此作業訓練學生寫if判別式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迴圈的架構,

能為不同的情況讓程式執行不同的運算,使得程式自行去判斷不同情況,並顯示出運算結果。

圖三、全球年均溫原始圖片。

圖四、為同學透過R重建歷史資料。

此作業讓學生熟悉R語言,學習如何畫出X-Y軸的關係圖,還有如何去判讀原始資料,並取出所需資料並繪圖。

  1. 海上實習 ()

左圖為台大貴儀技術員介紹seaglider;右圖為實習航次同學採集溶氧樣本

左圖為實習航次同學採集沈積物樣本;右圖為實習航次同學採集葉綠素樣本。

  1. 海洋化學實驗 ()

左圖為洪慶章教授講解養殖池水質參數探針;右圖為學生至愛河上游採樣。

左圖為針對養殖池進行微生物培養;右圖為量測顆粒有機碳前的樣品包埋教學。

由於本學程於107-1學期成立,因此本學程前一年度無人申請,今年設定目標為五人,本年度總計四人申請本學程,分別為物理、化學、機械與材光系大二學生,因此本年度完成80%目標,申請人數有顯著增加,可能藉由摺頁宣傳達到效果。由於今年才有學生申請,因此目前尚未有同學成功領取修畢證明。

 

(二)亮點特色

說明:

1.邀請專家學者演講-新穎海洋觀測儀器Seaglider

本年度海上實習課程邀請台大貴儀中心楊凱絜博士介紹SeagliderSeaglider為近年來台灣引進的海洋觀測儀器,此次演講突破以往在課程中教師介紹台灣海洋界既有海洋觀測設備,透過此次演講機會同學與講者能近距離討論,討論過程可使同學更加了解該儀器運作原理與其限制,最後透過同學課後心得報告得知,此次演講確實加深同學對seaglider的了解,說明安排專家學者介紹新穎海洋觀測儀器是具有成效的。

2.實際觀測河川 (愛河)、海洋酸化與塑膠顆粒等環境議題

本年度海上實習與海洋化學實驗兩課程分別針對海洋酸化、塑膠微粒與河川環境監測於台灣西南海域與愛河建立長期觀測站。有鑒於近年來環境相關議題受到重視,為了培養同學具有實際操作與判斷能力,因此兩課程目標皆讓同學透過實際執行觀測並搭配既有的海洋知識,除了能完成教師賦予的課程目標,且期待同學往後能對相關議題具有專業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