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計畫成果報告表

「語言與文化討論」課程

國立中山大學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結案報告

計畫名稱:「語言與文化討論」課程

()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1.具體措施、創新及創新特色作法

(1)在編製上課教材部分盡量選擇能夠讓學生有實際學習效用的內容

  上課內容主要是以筆田野調成果做結合現代生的應用,使學生學習之後能夠實際運用。例如在「語言與音樂」這個部分講授音樂方面的常識,並結合中國語言的特性,史學生明白中文个曲創作時應該注意的節奏、押韻,以及个曲旋律搭配的效果,並教導如何演唱歌曲。這部分從學生反饋單上,看出學生可望獲得音樂知識的強烈需求。加上有實體樂器的配合演奏,讓學生學習更有效率。

(2)進行有效的教學策略上課由學生提問,老師做具體回應

  以往上課,學生是被動學習,被要,但是前者上課呆板,後者更是難以進入優質學習的狀況。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在課程設計上,改變成由學生主動發問,然後由老師來回應。長久以來中文系老師的授課,偏向嚴肅,老師講授的內容過於專業艱深,使得專業或非專業的學生產生學習障礙。更大的問題是學生怯於發問,所以上課情緒低落,當然上課就變成虛應一應故事。但是本課程按表操課之後,學生迅速適應,上課反應熱烈,勇於發問,並且敢於向老師分享自己不同的想法。學生甚至埋怨兩節課的時間太短,這个改變就是激發學生努力盡興的主動學習,而且能讓學習成為無法抗拒的活動,即使讓人心神不寧精疲力盡,也仍然樂在其中。

(3)診斷學習落後採用lineemail的聯繫

  目前臺灣中文系學生在中文方面的學術基底嚴重不足,也無心加強自己的本位能力,以至於無法課堂上積極回應上的內。我們先提供研讀的教材和影片,並鼓勵學生在研讀觀看之後,利用網路查找的訊息,並通過綜合、分析、比較、歸納的工序,找出新問題。在課外經由各種傳輸工具的討論,教學者適度參與與引導,提供正確的方法和技術,最後在課堂上教換意見之後,形成一個比較細緻的有效見解。並據此結論進行實踐,最後修正實踐之後的缺失。通過這樣的溝通聯繫,已經通過現代科技的聯繫,比較能夠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況。本課程設計了觀看預錄的教學影片、課程教學彙編資料的閱讀,以及line的羣組討論,而有顯著的改善。

2.本年度計畫之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1)成果自評:本計畫都能按計畫甘梯圖的規限進度正常的運作,也都完成了預先設想的工作內容。因為學生在上課之前有進行閱讀和影片觀賞,上課的時候就直接進入問題討論,這樣上學習會更有效率,不再是老師照本宣科。本課程積極做到「明確授課目標」、「建構知識體系」、「強化互動操練」、「歸納總結」。

(2)缺點部分:拍攝影片的技術和內容還未能達到原先預想的優質要求,特別是字幕的配置,應該要和拍攝的人員做更多思想準備的溝通。

(3)建議:學校應該提供一個更優質的拍攝教學影片的場地,讓我們拍出更理想的教學影片。現在拍出來的影片效果並不如預想的樣態,除了教室設備,以及電腦設備老舊,收音也不裏想,如果有更理想的拍攝場地,可以提升影片拍攝的效果,更容易達到教學的目的。

3.上課照片

「語言與物產」。這個單元學生主動提問的上課情形。

「語言與飲食」。這個單元學生主動提問的上課情形。

進行「語言與音樂」這個單元的上課情形。

4.影音觀賞連結表(請提供可登入檢核影音等相關資料之帳密)

影音觀賞連結表

單元名稱(影音主題)

週次/章節

影音長度

影音連結

第一講:語言和物產

第二週

07:30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第二講:語言與建築

第四週

13:04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第三講:語言與地名

第五週

08:21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第四講:語言與稱謂

第七週

10:06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第五講:語言與命名

第九週

15:08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第六講:語言與民俗

第十一週

24:51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第七講:語言與飲食

第十三週

09:18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第八講:語言與音樂

第十五週

15:05

//cu.nsysu.edu.tw/learn/index.php

()亮點特色

1.診對學習的錯誤即時反饋:每次上課後,學生要寫學習反饋單,老師要即時書面解答之外,也在下上課「解惑」。以往為了原先符合預先的課程進度,總是照本宣科,造成「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的情況。學生對於老師講解的內容不甚了悉,通過這個教學設計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所教給他們的東西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有實際的效用,而願意努力的學習。這個反饋單在上課後的第二天就要email給授課者,從反饋單中可以看出同學的疑問,也有一些是同學誤解授課者的意思,或者課時講不清。授課者根據學生反饋單所反映的問題,能夠透過書面回覆的,就直接回覆,所以授課者還要填寫「反反饋單」,透過反反饋單,授課者還可以補充更多的教材;如果問題太大,無法用書面回覆說清楚,就在下次上課中補充。透過這個機制的運作,可以讓授課者強化未來授課的內容,擴充教材的編寫。

2.上課時,學生得從閱讀教材中發現問題,在上課中提問,因為「發問是一時臉紅,無知則一輩這種教學設計是創造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讓師生在上課中能有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也可以增進學生學習如何問問題,而不是讓老師在講台上唱獨角戲,這個教學策略實施之後,教學活動就比較活潑,也間接授課者的教學質量,老師上課也比較有創意,學生為了問出有質量的問題,就得要在課前預習上課的內容,不能抱著只是去上課的決心,「學生要肯學,老師才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