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水下文化資產專業學程 |
(一)具體措施、創新作法及自我檢討評估與改善機制
本學程係為培養政府所需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保護與管理專業人才而設置,使修習本學程之學員能具備操作相關典章制度與從事涉外談判之能力,並對水下文化資產本身有基礎之認識。
為此目的,本學程以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開設之課程為核心,結合中國文學系、海洋科學學院及海洋環境與工程學系之相關課程,發展出具7門21學分核心課程、11門32學分選修課程的專業學程。本學程自104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以來,迄今已有4年,前兩年尚參與文化部的「文化資產學院」,接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補助。但自106學年度第2學期起,因文化部文資學院所要求之行政程序與須配合之庶務太過繁瑣,而退出該學院,亦不再接受政府補助。迄民國108年底,已有1名校外人士、3名在校大學部及碩博班學生修畢本學程所要求的30個學分。
本學程自開設之始,每學年均辦理多場次之系列專題演講,並帶領學程學員或社會報名人士至位於台南市的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實地參訪學習,相關活動亦製作成學程宣傳影片。除辦理系列專題演講外,本學程也藉由海洋事務研究所開設之「海洋事務實習」課程機會,鼓勵學程修課學生至政府相關單位實習,激發渠等在此一領域之學習興趣。再者,本學程負責教師未來將出版水下文化資產相關輔助教材與影片,以吸引校內、外更多有興趣者修習本學程,並推廣此一領域在國內的教學與實務訓練。
本學程係屬碩士級之「高階」且「專業」的學程,開放給本校在學之大學部高年級(大三、大四)學生及碩、博班學生修讀,但可依「專科以上學校推廣教育實施辦法」第八條規定,容納至多五位具大學學歷之「隨班附讀」的社會或在職人士修讀。
另外,本學程之申請方式採開放式登記,即不論在校生、畢業校友、外校生或一般社會人士,若經學程負責教授同意加入學程之申請後,即可成為本學程之學員,若於相關課程修習完成後才加入學程者,亦可申請學分抵免,故曾修習本學程開設課程之學生,實際上皆為本學程之潛在學員。
再者,本學程帶領修課學生以歷史、海洋文化、國家安全與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的角度,瞭解台灣周遭海域及其水下文化資產的現況、機遇與挑戰。對海洋科學的教育與研究、海洋文化之深耕,甚至是當前離岸風電產業之發展、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的人力培育,均有貢獻。
108年度開設之課程包含「水下考古概論」、「海洋法」、「海洋政策」、「海洋休閒及旅遊管理」、「行政法」、「民俗誌文獻學(一)」、「潛水理論與實務」、「高級潛水調查技術」、「海底調查工程技術」、「海洋大地工程實驗」、「應用測量學」等共11門課程。(課程大綱請參見附件一)
其中各課程修習人數分別為:水下考古概論5人、海洋法5人、海洋政策5人、海洋休閒及旅遊管理6人、行政法10人、民俗誌文獻學(一)7人、潛水理論與實務24人、高級潛水調查技術4人、海底調查工程技術2人、海洋大地工程實驗1人、應用測量學38人。
在課程學習成效方面,以水下考古概論課程為例,教師除依照傳統的講授方式教學外,也採取由學生導讀課本內容的方式進行授課。每位學生會先行閱讀指定的課本與公約條文內容,接著於課堂上以自行製作的投影片與講義引導其他同學了解該章節的重點,最終再由教授摘要補充,翻轉單獨由教師口述的授課方式。此作法令學生具備彙整相關資料、表達學術理念與溝通協調的能力,也讓學生有除了紙筆考試外,不同形式的學習成效評估方式。本課程之特色在於,授課教師會以自身過去推動我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與其9部子法之經驗,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使學生在修完水下考古概論課程後,不僅有課本中的理論知識,也對水下考古與水下文化資產有實務上的瞭解,甚至開始關心國際社會對文化資產保存的趨勢發展。(相關佐證資料請參見附件二)
本學程於108年度暑期在校內二十處以上公布欄張貼海報,並正式行文至各級政府相關機關及相關機構共43處,進行招生宣傳。另外,亦與國立中山大學推廣教育組合作,於校內、外網站公開傳遞相關訊息,加強學程資訊之曝光。再者,本學程於108年12月4日邀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吳培福博士以「潛入歷史:臺灣水下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與管理」為題進行演講,成功吸引25位有興趣之人士聆聽,初探水下文化資產的世界。最後,若從修課人數觀之,本年度應至少有15-20位的潛在修讀學生(水下考古概論5人、海洋法5人、海洋政策5人、海洋休閒及旅遊管理6人、行政法10人、民俗誌文獻學(一)7人、潛水理論與實務24人、高級潛水調查技術4人、海底調查工程技術2人、海洋大地工程實驗1人、應用測量學38人),顯示本學程之課程與設立宗旨及目標仍具有吸引力。
綜整上述資訊,在109年度本學程擬持續之作為包括:
A.與演講的參與者及對漁業管理有興趣的學生或人士保持聯繫,搭配教務處和推廣教育處的招生平台(例如:Line@、1111進修網),積極推廣學程的知名度。
B.在108學年度下學期選課截止時間前,向政府的有關單位(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各縣市政府文化局等)、他校相關科系或民間機構(如地方文化協會)宣傳本學程。
洋委員會海巡署吳培福博士以「潛入歷史:臺灣水下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與管理」為題進行演講,並接受聽眾提問。
(二)亮點特色
(1)學程特色
本學程係「全國唯一」針對並回應「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立法通過而設立的學程。該法草案於2015年11月24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12月9日總統明令公布施行,該法之相關子法亦已於2016年12月9日全數發布完成,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保護與管理之國內法制已然完備。作為該法體制建立與實踐努力之一部分,本學程之發展重點即在因應國家於此領域之需求,培育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保護與管理之法政專業人才。
再者,本學程學期中會不定時舉辦講演或校外實務參訪。本年度於12月4日邀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吳培福博士以「潛入歷史:臺灣水下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與管理」為題進行演講,期盼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水下文化資產相關理論之餘,也能夠有實務上的了解。
(2)鼓勵學生進行實務訓練
為達到培育政府所需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保護與管理專業人才的目的,學程學員除於課堂獲取知識外,亦應具備政府實務工作經驗為佳。故本學程鼓勵學員們藉由海洋事務研究所「海洋事務實習」選修課程,赴政府機關相關單位實習。107年度暑假期間,學程學員程式即採此一模式,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物遺址組水下文化資產科實習兩個月,並於實習完畢後,公開分享實習經驗與心得,使有興趣的學員們能更實際的規劃與加入我國水下文化資產保護與保存的行列。
(1)海事所官網學程宣傳頁面:
https://gima.nsysu.edu.tw/p/405-1265-122570,c14199.php?Lang=zh-tw
(2)演講宣傳頁面:
https://gima.nsysu.edu.tw/p/406-1265-219094,r11.php?Lang=zh-tw
(3)演講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