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教學經驗及心得分享
本校103學年度教學傑出獎教師及教學績優教師業已遴選完成,教務通訊特邀103學年度獲獎之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及心得,並自83期開始陸續刊登系列報導。
「班級經營、教學革新」-光電系于欽平老師

同學們眼中的欽平老師,是個富含教學熱情,亦師亦友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欽平老師相當重視班級經營,建立良好的互動,活絡教學氣氛,例如在研究所的第一堂課,老師會讓大家上台自我介紹,認識彼此。欽平老師上課充滿活力,常透過問答方式,促進師生互動,也會讓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因此欽平老師熟記每一位同學的名字,對班上的同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欽平老師的授課方式不同於一般的PPT教授,是利用動態電子面板書寫筆記並投影至螢幕,此方式的好處為板書可以相當清楚與工整,搭配將講述內容錄音下來,如此雙管齊下提供清晰的教學資源,提升同學掌握課程內容的效率,也不會如傳統板書擦拭過就不留痕跡,這些筆記欽平老師也會留存在網路上供同學下載複習。其次,欽平老師建立了網路互動平台並運用臉書社團,將上課筆記、作業、公告事項等教學資源放在網路上供學生自主學習,這些平台不只是公告重要事項,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即時與老師、助教互動與發問,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除了教學,欽平老師也擔任本校諮商與職涯發展組的組長,老師相當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常與同學聊生活時事,也會在課堂中與同學分享個人經驗,潛移默化地提醒並藉此機會教育。欽平老師對於學生的人格養成相當重視,希望培養學生建立「誠信」人生態度,他對於自己指導的研究生有更高的要求,會適度給予壓力刺激大家成長,期待學生有更好的發展。
「將心比心、尊重包容」-海資系李玉玲老師

論及教學方法,玉玲老師採取板書的教學方式,因玉玲老師主要教授的統計學是以數字與邏輯觀念為一大重點,因此需建構紮實的步調,帶領同學的思緒,以板書的方式呈現,親自引導學生進入學問的殿堂。此外,玉玲老師也相當重視應用層面,讓學生自行尋找具有發展性主題,進行探討與統計的分析,從實際面的發揮與活用的觀點切入,並利用討論的過程學習到自身的不足,如玉玲老師透過討論SCI論文找碴的方式,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
除了課堂中老師所教的重要概念,玉玲老師期待學生要有自我學習能力。玉玲老師表示:「老師就像知識的發放單位,並依趨勢修改內容並更新。」,然而「如何讓學生接收」也是一大挑戰,如今學習管道、態度與方式都有所改變,但皆是接收知識的基礎,對於課堂參與度較低的學生,玉玲老師透過將心比心的態度尊重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著想,了解學生的想法為何,甚至曾利用同儕的力量,實行連坐制度,因老師認為全人格的教育非常重要,在顧及學生的自尊心的基礎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玉玲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懷,也是老師教學上的一大策略。
玉玲老師表示:「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一起承擔的責任,而分數是自己決定的。」培養學生負責任的人生態度,營造舒適、尊重、鼓勵的教學氛圍是他所重視的,老師的用心及努力,希望激發學生學習意願,為學生奠基紮實的基礎,待感受到學生的肯定與回饋,是其教學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所學活用、活用所學」-財管系林玉華老師

林玉華老師表示教學目的在於「如何啟發同學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同學對該學科產生認同感,不是與自我關係遙遠的知識,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以玉華老師所教授的會計課為例,一般人可能會有商業化的刻板印象,然而會計可以是相當生活化的一門學問,如何做收支紀錄、並利用這些資料加以分析、以找出開源節流的方法等。因此玉華老師將一些會計的觀念與實際運用作一些密切的結合,慢慢建立學生對會計這門課程的興趣。
當學生們對這門學科產生了興趣與好奇心,其學習動機也會因此增強,當學習過程中若遇到困惑時,學生可以即時mail發問,而非只有校方版的討論時間(office
hours)才可以解惑。藉由E-mail管道,玉華老師會先評估問題的狀況,若僅是觀念問題,可以立即解說的話,就在線上解決,如果問題情況較為複雜,老師則透過另外約定時間,親自當面為同學解惑,這些方式,老師希望減少同學學習上的阻礙,更能激發並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因為學有專精而培養其自信心,將來在職場上也必定能有傑出表現。
當玉華老師透過成績來評估與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時,如果發現較不理想的狀況時,會在課程或考題方面做調整,考試的目的是在讓同學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效,並及早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玉華老師不希望一次的成績不理想就影響到同學的學習興趣,甚至放棄,因此不斷地告訴同學,只要有學習與努力的心,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下,一定盡量給予機會。玉華老師相當注重考試規則和考場秩序,以維持考試的公平性,可見品格的修養也是老師所重視的重要一環。
「因材適教、桃李芬芳」-教育所莊雪華老師

「學生的程度落差很大是這幾年教學所遇到的挑戰。」莊雪華老師說,老師所接觸的學生族群涵蓋相當廣闊,從通識課程的教授,到研究所碩博班,加上師資培育中心的一般大學部學生。不同類型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先備知識,故雪華老師的教學理念即是根據不同學生,調整與安排自己的教學方式並思考如何達到教學目標。
雪華老師對於不同的班級或課程有不同的教學設計,舉通識課為例,因人數眾多,在進行個別互動上是相當困難的,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會用引導的方式提問,或藉由TED的影片引導同學思考問題的方向,加強學習的主動性,並請同學將自己的想法紀錄在札記卡上,而後雪華老師會整理同學們的回應,一一展示並給予回饋。
在研究所的課程中,雪華老師則引進翻轉教學的概念,較注重自我學習方面的訓練,老師則檢核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學生必須做一些課前的準備,並準備相關問題在課程中進行回應或做整體討論,藉此老師可以明白學生哪些概念不夠清晰,或適時與同學們討論問題而予以修正。此外,雪華老師運用許多網路影音資料,或將教學資源更新於網路平台中,如此一個學期下來資料的累積相當可觀,利於學生回顧或檢索過去的課程資料,增加學習的競爭力。
在較特別的師資培育課程中,則偏重實務方面的內容,如到中學進行參訪、觀課與試教,傳達一些必要的概念與方法,以達到能夠取得證照為目標。以上皆可顯現雪華老師所秉持「因材適教」的中心教學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