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教學助理:林佳融(教育碩二)
課程名稱:社會科學(一)A
打破「通識課程=營養學分」的迷思,和學生一同成長
通識課時常讓學生認為是營養學分、可以休息的一堂課,為了打破學生這種迷思的態度,我有兩個做法:
1.
嚴格執行點名規定,掌握每位學生的出缺席狀況
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本課程,若有學生無故缺課超過二次以上,我會進一步與缺席學生聯絡,以了解原因,並提供補課或必要的協助。
2. 貼近時事,引起學習動機
除了上述的點名規定外,我積極地蒐集每一堂理論與現實生活有所結合的影片、圖片甚至是偶像劇,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安排有趣的課堂活動和課後小組討論。其中引起廣大迴響者,是在講述消費心理學課程時,我們將消費心理學結合時下偶像劇,讓同學大吃一驚,而課堂上熱烈討論也時常延續到下課之後。
在這當中,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是,同學們想要學習新事物的心,這促使我們願意去發想更新的教案、蒐集更多資料,以提供給老師上課時使用。在擔任助教一職當中,從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專業知識,獲得的成就感,到課前準備、課後的札記卡、個人作業、小組討論,甚至是課後與學生的討論,這一連串下來的程序,都是個美好的過程。助教不僅是輔佐老師上課的人、引領學生向上學習的輔導員,更是一位學習者。
教學相長,助教也是學習者
跟在老師身旁擔任助教可以學習老師的上課內容、老師的教學態度和學生互動的方式。每次上課除了制式化的完成助教該做的課前教材、教具的準備、收發作業、札記卡和點名等等,為了讓老師課程流程能夠順利,我們傳遞麥克風、榮譽卡,並提供資訊作為老師精進教學。從一開始跟不上拍子,到後來師生之間默契十足,讓我們在短短兩個小時的課程中,發揮到最大的學習功效。課後會針對一百多份的札記卡進行初步篩選和評分,以提供老師作為上課的參考,進一步加強老師與大班級學生間的交流,對於學生在札記卡上所提出的疑問,我們都會盡其所能地將資料找齊並在下一堂課給予解答。除了達成任務的成就感外,更能藉由學生們的札記卡中,學習到不同事情的思考態度。
在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因為我們和學生的年紀相仿,因此,在與他們相處的時候,通常以學姊的身分進行溝通,雖然一個禮拜只有為時兩個小時的一堂課,但我盡力記住這121位學生的臉孔和名字,有時也因校園偶遇的問候而讓一整天擁有好心情。除了課堂上的疑難雜症外,同學也會和我討論未來的人生規劃,甚至是和男、女朋友之間的問題,即使課程結束,和同學之間的情誼仍是存在的,這些都是擔任助教意想不到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