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3月12日,
本校新聘榮譽講座教授的彭森明教授、同時也是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以一周時間帶給我們豐富又多元的演講及提供校內與高高屏夥伴學校相關諮詢,為校園帶來一股「學生學習成效」旋風。
彭教授於蒞校期間,分別就教師、學生、行政人員等三個面向,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評鑑的專業知能演講,並針對校內單位與高高屏夥伴學校進行評鑑相關諮詢與建議;此外,彭教授不忘關懷南部各校對於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評量之相關研究情形,主動預留時間分享經驗、提供各校諮詢。最後,期許本校及各與會學校資源能夠結合彭教授的專業知識,共同為高等教育開創出美好的前景。
學生學習成效評鑑:最佳學習品質保證機制
「大學評鑑已成為世界潮流,如美國哈佛、MIT等世界級大學,皆以教好學生、造就優秀人才為主要目標,研究型大學也不例外。」彭森明教授為使系所行政同仁能更加認識學生學習成效評鑑等相關議題,3月15日於社科院多媒體會議室進行演講,吸引許多系所行政同仁慕名參加。
彭教授說明,國家要提升科技及工商國際競爭力,必須有卓越大學教育和機構的支援,大學的設置在於領導卓越的知識技能,故借重政府及大眾關懷之力,敦促學校自我改進。近年來國內重視教學卓越化,為確保學生高尚素質,各大學紛紛推展相關學習成效評鑑,並列為常態性工作。彭教授建議,「學校必須明定教育目標,界定學習評量範疇,採取適當方式評量,並且設置校級任務單位,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評量相關工作,針對評鑑結果提出具體措施,進行改革。在完整及健全的機制運作下,才會獲得師生的重視產生顯著效果。」
彭教授針對「如何落實評鑑」提示的重點包含:
一、學校應成立評鑑行政任務單位。
二、學校及各院、系所應明確訂定教育宗旨與學習目標。
三、界訂評鑑/課程規範。
四、學校定期實施學生學習經驗調查。
五、學校應強化教師專業能力,完善教學與評量。
六、各院、系所應定期實施學生畢業前核心能力評量。
七、製作學生核心能力歷程檔案(PROFILE)。
八、學校應就現有資料,編製全校性學習成果指標。
九、學校應定期實施畢業生及雇主調查。
十、學校及各院、系所應定期舉行焦點座談(Focus Gruop)。
十一、學校應定期檢視與學習成效相關之因素(Factor)。
十二、學校及各院、系所應運用評鑑結果進行自我改進。
十三、學校應建置評鑑資料庫及資訊網站。
「學無止盡」,彭教授認為,學習是終生的事業,學校及教師除不斷精進自身的學問,更要幫助學生產生永續學習的情懷,希望藉由各方的努力,推廣學生學習成效評鑑的優點,以提升學生學習優良品質。對於本演講有興趣者可點選開放式課程觀覽。

落實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主軸的評鑑制度最關鍵人物:教師
為幫助本校教師落實學生學習成效以及核心能力評鑑,彭森明教授分享多年的豐富經驗及獨到見解,不少老師利用中午時刻前往聆聽,盼能從本次研習中獲得不同觀點,為學生的學習成效挹注更多專業知能。
彭教授認為,大學生的素質關乎國家競爭力,大學的責任是讓學生學習到專業知識;現今大學教育普及,人人都有上大學的機會,但也造成學生素質低落的現象。為保證學校辦學的品質,並力求學生得以習得專業知識,促成了教學評鑑的興起。
「教學評鑑的功能包含:瞭解學生習得專業學科知識、技能之學習成效與變化;瞭解學生一般核心能力、態度與品格、職場能力之孕育成效;診斷學生學習弱點以及教師教學缺失,提供學校改革之依據;以及帶動學生積極投入有方向、有目標、有標竿的學習。」彭教授建議,教師可進一步思考授課方式和內容,達到自我改進,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換言之,教學評鑑的目的並非考核教師,實質意義在於幫助老師們在教學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進一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教學品質。因此,只要遵循合適的評鑑規範,教師在合理範圍內,可發揮教學自主權,從教學評鑑制度中使教學成效更上一層樓。
「教學成功與否端視學生是否學到東西。」彭教授勉勵大家,將學生既有的能力加值,是教師應負起的職責,現今大學除了教導學生知識和技能,有時卻忽略教導學生生活的智慧;老師們應激發學生的軟實力,多傳授高級思考的能力,實為大學教師未來可努力的方向。對於本演講有興趣者可點選開放式課程觀覽。

假如我重新做一位大學生:培養精進個人素養的軟實力
假使有一天時光倒轉,能夠坐著時光機,退回到大學生活,你/妳還會選擇過目前的大學生生活嗎?根據這個議題,彭教授與大學生進行了一場深層的對話。
一次火車上的偶然交談,讓彭教授想起了這似乎是大學生的普遍習性:懵懂無知、沒有明確目標、不知時間寶貴、不知愛惜身體、見識褊狹,無形中浪費了許多寶貴的青春時光。有一定的年紀後,回首過去時才發現年輕時自己也有相似的愚昧與懵懂。因此彭教授希望以過來人的經驗帶領大家重新思考,幫助同學的大學生涯更加成功與順利。
彭教授談起求學時,與現在許多沒有明確抱負的同學一樣,不知如何規劃時間、鍛鍊體魄,虛擲不少光陰。因此他提醒同學,應多做益於自己與他人的事情。若是可以重來,他會要求自己至少精熟一門外文、多閱讀中外經典、多參與學校活動、多做運動、多選幾門通識課程等,也別忘了多打電話給爸媽。他特別告訴大家,即便再忙,都不忘身邊重要的人,不吝表達關心與愛,讓父母親感到放心與貼心。
談到強化自身的能力,彭教授表示,除了專業知識的具備,人文素質與待人處世之道的學習更不可馬虎,因為「軟實力」往往是促成生涯發展與成功的關鍵因素。他提醒同學審視自己,是否具備以下:獨立思考批判、語文表達、團隊合作、專業技能、解決問題等五種能力,若能培養這些實力,並且時時吸收新知,才能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
彭教授最後期許中山學子,隨時為自己創造機會,精采的演講獲得滿堂掌聲。就讀大四的陳玉珊同學表示,畢業前能夠聽到這場講座非常感動,希望自己以及在校的學弟妹們都能夠自我要求、相互督促,不輕意揮霍最珍貴的人生階段,讓大學四年精采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