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教學經驗及心得分享
本校104學年度教學傑出獎教師及教學績優教師業已遴選完成,教務通訊特邀104學年度獲獎之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及心得,並自本期開始陸續刊登系列報導。
「教學相長,串連世界」-光電工程學系 陳俐吟老師

陳俐吟老師今年邁入中山教學生涯的第七年,老師的教學理念,希望透過提升同學的主動性,培養學習動機,刺激同學對於課程的興趣。俐吟老
師表示最初剛開始教學時,認為教越多內容越好,然而發現效果反而有限,因此這些年不斷地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幫助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效。
目前俐吟老師在光電系的選修課「色彩學導論」嘗試了一種教學方法,在課程結束後每一位同學發放一張小卡片,同學們可以提出對於今天的上課內容的建議與問題,老師將這些問題蒐集起來,公開至修課群體的網路平台上,由同學自由認領問題並給予回饋,下次的課堂中再提出來大家互相討論,而同學們的反應相當熱烈,問題也隨著課程進度愈加深入。同學會提出許多關於色彩應用的問題,與日常生活作連結,這些貼近生活的實例,較容易讓同學們產生認同感以提升參與感。這個過程不只可以讓學生釐清自己對於課程的疑惑所在,老師也可就此明白學生所關心的面向究竟為何,做為調整課程設計的參考,因此俐吟老師的上課過程是相當動態的,學生並非是被動接受訊息的角色,而也可以參與主導課程的安排,讓同學在課程中有發揮的空間,因此俐吟老師說:「透過教學生,自己也成長很多。」
必修課方面,俐吟老師所教授的電子學則較著重在基礎的核心概念,較少使用數字方面例題的說明,俐吟老師強調:「會做例題不代表會電子學,這是兩件不一樣的事情。」因此老師也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生活連結,每一個基礎知識往外延展,了解如何應用於現實世界,「現在的生活其實就是由這些基礎知識所建構起來的。」俐吟老師說。老師相當強調基本概念的建立,再藉由基礎知識培養聯想力,將知識與世界串連起來並實現,增加學習動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終身運動,美學品味」-通識教育中心 羅凱暘老師

主要教授通識體育課程的羅凱暘老師表示:「對於大學體育課程的信念,就是希望在大學最後一個求學階段,能夠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大學階段過了二年級之後,如何當體育課不再是「必修」時,還能保有運動習慣,維持自我身體健康?也因此「健康自主管理」成了羅老師體育課程的核心教學目標。
談到游泳課程,羅老師認為學生通常會把焦點放於游泳會考,以會考的通過為整個學期的目標,然而羅老師鼓勵大家,通過會考只是必然的結果,真正重要的是擁有這項技能後,能不能享受游泳的樂趣,而這份樂趣才能成為未來繼續願意從事游泳的根源。
在羅老師擔任體衛組組長時,推動了「螢光夜跑」的活動,在考量影響運動的因子往往為「時間」與「夥伴」,因此設定於21:10開始,透過揪團運動的模式,營造運動氛圍,希望克服這兩項因素。老師發現不少同學在這過程中有相當程度的改變,不止是體型上,也有習慣上的變化,同學間藉由交流或互動的機會,認識到了新朋友,為建立持續運動的習慣有相當大的幫助。
此外,在桌球的課程中,羅老師會透過比賽的模式,除了讓學生熟悉桌球運動內容外,也可檢視自我不足而需加強的方面。而為了平衡同學間的程度,因此實行能力分級制度,依據程度安排在不同的級別,營造競爭感及學習動力,避免不對等的競賽而失去自信與動機。
在羅老師開設的課程中,最特別的屬「運動之美」,關注於發覺運動中美的感受。不只於表面關於運動比賽形式與規則,更深入於運動所展現的美感特質與經驗,試著從運動素材中提取能夠培養美感品味的要素,將運動與美感的經驗作結合。希望能藉由這門課改變一般的傳統想法,加入了不同元素讓運動能有不同的詮釋!
「循循善誘,敦品勵學」-應用數學系 張中老師

在張中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對於課堂的回饋,因每年有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程,都需要彈性調整,以反應教學成效,「教書是一個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張中老師說。
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們較不敢主動表現,因此張中老師希望藉由課堂互動,活絡上課的氣氛,儘管課堂中難免有公式與定理的部分,張中老師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將心比心,在課程的設計上試著從學生的立場著想,與同學分享一些與課堂有所銜接、有意思的例子,與生活結合,解決學習動機上的疑惑,讓這些公式與定理不再遙不可及,讓學生可以看到這些理論的真實應用與解決實際的問題,與自身的連結是密不可分的,以提升對學習的興趣。除了應數本系外,張中老師也接觸了外系的學生,如工學院的學生,所關心的面相也與應數系有所不同,除了基本理論的傳授外,也試著根據學生的系所調整上課內容,讓同學能夠對課程產生認同感。
張中老師表示:「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特質比『系』的差異更大。」,老師重視每個學生特質上的差異,雖然「因材施教」的落實有其困難之處,然而還是希望針對同學們的程度與需求以釐清課程問題,調整教學上的方法,尋求「教學最大公因數」。
而與學生的相處上,張中老師秉持著「尊重」的信念,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擁有自我判斷與思考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試圖給予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為最核心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