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 No.96

教務工作快訊

教務消息
活動預告

全球教務動態

教務活動寫真

教務工作快訊

教務消息

「3+1+3」學碩博七年育才計畫公告

搶攻人才留校 中山大學推學碩博七年畢業
為培育國內學術界接班人,國立中山大學自今年起(105學年度)推出「3+1+3」學碩博七年育才計畫;包括「學士班三年、碩士班一年、博士班三年」且提供高額獎學金,鎖定早早立定研究志向的頂尖學生。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本土優秀博士的研究能量不亞於「海歸博士」;為拔擢頂尖人才,未來中山將優先考慮聘任參與七年育才計畫、由母校培養出來的博士。
中山大學教務長黃心雅表示,七年一貫的學習培育內容包括:三年完成學士學位並通過考試(或甄試)進入碩士班、碩一下申請獲准直攻博士班並在三年內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至國外知名大學進行兩年博士後研究。學生在碩士班階段便可向學校申請獎學金,每人補助4至8萬元;攻讀博士班三年,學校則提供每個月3萬元共108萬元獎學金;出國投入博士後研究的兩年期間,學校也有相關補助配套;希望強化本土博士生的國際視野及研究實務經驗。
此計畫亦重視跨域學習。中山大學教務處註冊組指出,本次中山共計有17系所參與,105學年度除機電系不開放他系學生申請,物理系、電機系及通訊所等3系所限定理學院及工學院相關學系學生申請,資工系限定理學院、工學院及管理學院相關學系學生申請,其餘參與本計畫之系所,如生科系、化學系、應數系、生醫所、醫科所、光電系、海資系、海工系、海科系、海下所、政經系、教育所等皆開放他系學生可以提出申請。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在不同學制中進行跨領域學習,希望學生的學習培育能夠激盪出無限的創意發想及跨域應用。
中山大學目前已與181所國外大學簽訂姊妹校協議,參與七年學碩博育才計畫的學生可以在任一學制的學習計畫中加入出國交換的規劃,並以中山大學的學費享有國外知名大學的學習資源,將有助於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相關資訊請參閱中山大學教務處網站:https://goo.gl/Jk3yP7

【2017-04-14/中山新聞】,出處:https://goo.gl/668PqM

106-1學期學生學習成效問卷施測獎勵措施公告

一、緣起:本校為響應環保、推行校務無紙化,期能學生學習成效與相關教務及校務資訊有效連結,藉以進行多面向之校務資訊分析,因此自105學年度起,學生學習成效問卷(以下簡稱成效問卷)採以線上記名填答。為鼓勵本校學生踴躍參與成效問卷之線上填答,特訂定本措施。
二、學生線上填答獎勵措施
(一)獎勵期間:自106 學年度至107 學年度試行兩學年度,依實施成效盤點檢討,做為續辦依據。
(二)方案內容:
1.獎勵點數獲得:105-1 學期至 107-1學期每學期凡成效問卷填答率達該學期修課總課程數80%(含)以上者可得到 30 點。
2.獎勵點數使用:
(1)105學年度第1、2學期獎勵點數併於106-1學期初選一使用;106-1學期以後填答問卷之獎勵點數均限用於次學期初選一 之選課階段使用,逾期未使用即失效。
(2)適用於初選一博雅、跨院選修課程,依選修意願高低自行分配點數填入,但每科目填列點數仍以 100點為上限。有關博雅、跨院選修課程學分及選課規定須以通識教育中心-通識 教育課程架構相關規定為準。
三、施測時程
(一)學生學習成效問卷施測時程為三週,自期末考前二週至期末考結束(第 16~18 週)。
(二)施測程序係由 TA 排定時間至教室進行教學見調查施測後,立即請同學上網登入學生學習成效線上施測系統進行填答,採記名填答,線上施測將比原紙本施測增加一週填答時間,未於課堂上填答者,仍可於本週填答。
四、本措施若有未盡事宜,悉依教務處相關規定辦理,並依各學期公告內容實施。

106學年度高階碩士學程在職專班招生考試錄取名單公告

一、成績通知單已平信寄出,考生亦可於4/13中午12:00起,至《成績單補印系統》補印。
二、4/14中午12:00~4/16,可至《複查申請系統》登錄申請成績複查。
三、正取生報到日期:4/19~4/23,報到事宜詳見錄取通知(成績單)說明,如有疑問請致電錄取專班或本校註冊組。自4/19中午12:00起,可於《報到查詢系統》查詢各專班報到遞補狀況。
四、詳情參考本校網頁:https://goo.gl/XdkCSz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成果統整

105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發展中心辦理4月份之活動成果如下表:
日期 研習主題 講師 地點 參與人數 滿意度
(5分量表)
4月6日
12:00-14:00
磨課魔課幕後大揭秘 胡家紋老師/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副教授 本校行政大樓5007室 57 4.95
4月6日
14:10-16:10
虛實整合,翻轉吧!MOOCs 胡家紋老師/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副教授 本校行政大樓5007室 28 4.95
4月11日
14:00-16:00
從教學中豐富自己的生命 悠識數位創新策略總監蔡志浩博士 本校73階蔬食咖啡館 34 4.95
活動預告

4月29日跨領域教師成長工作坊─蔣勳社長「那些池上教我的事: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

一、主講人:聯合文學社 蔣勳社長
二、講題:「那些池上教我的事: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
三、時間:106年4月29日(星期六) 10:00~12:00
四、地點:本校演藝廳(學生活動中心三樓,全家便利商店樓上)
五、課程內容:2014年10月蔣勳接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開始在台東池上擔任駐村藝術家。請聽蔣勳分享他的池上生活,自然與土地帶來的真摯感動。
六、請至本處卓越教學網進行線上報名,網址:https://goo.gl/9IwrLi

山萌海誓—第二屆中山體驗營

一、活動宗旨及目的:
(一)邀請有興趣了解中山的高三學生,希望藉由我們精心策劃的活動,提前認識中山大學。
(二)對於準新生而言,如何準備大學生選課、選社團以及人際互動,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題,故設計精彩豐富的活動,希望讓學員們在學長姐的帶領之下,提早適應大學團體生活、體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留下美好雋永的扉頁。
二、時間:106年5月6日(六)10:00~17:00。
三、地點: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四、對象:高三生,名額以150名為限(弱勢學生優先錄取)。名額有限,請務必於4/27中午12:00前回傳家長同意書(家長簽名)有任何疑問請洽詢07-5252000(總機)轉分機2147,招生組林家緁小姐。
五、報名網址:https://goo.gl/0cG3j5,報名時間:即日起至04月27日 中午12:00止。

5月10日跨領域教師成長工作坊─吳靜吉教授「大家一起閒聊:非正式的分享、互學、共創」

一、主講人:國立政治大學 吳靜吉名譽教授
二、講題:「大家一起閒聊:非正式的分享、互學、共創」
三、時間:106年5月10日(星期三) 14:10~17:00
四、地點:西子灣沙灘會館玻璃屋
五、請至網址:https://goo.gl/9S8EWh報名,截止日:5月5日中午12點,限額60名

「西灣風華」微電影創作比賽,5月31日收件截止

一、為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及善用數位影音工具,記錄西子灣風華、呈現校園點滴、學習生活等,藉本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力,發揮數位技能長才,以及團隊合作之精神,特辦理此競賽。
二、參賽對象:國立中山大學及高雄醫學大學(攻頂大學聯盟)兩校在學學生自行組隊,每組2~5人為限,並推派一名成員為送件檔名及授權代表。
三、收件日期:自即日起至106年5月31日(週三)下午17:00截止收件,郵寄者以當日郵戳為憑。
四、收件地點: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收(81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信封請註明「西灣風華微電影創作比賽」。聯絡人/電話:蔡先生 07-5252000分機2166
五、相關連結:https://goo.gl/QY5yyo

全球教務動態


專訪哈佛創新大師:教育創新需要「特種部隊」


楊煥世攝

作者:賓靜蓀、李岳霞 2013-12 (已於2017-03更新)

專訪哈佛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眼中,「破壞」可以是正面的力量,「創新」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他發展出「破壞式創新」理論,例如Google、蘋果將市場上原本複雜的、少數人會用或消費得起的產品,變得更簡單、更便宜、更普及,才能開啟過去沒有的新市場,滾動出一連串新成長。

五年前,他開始用創新理論,檢視愈來愈無法吸引孩子學習的美國公立中小學教育。他看到數位科技可以打破標準化、一言堂式的傳統教育形式,提供量身打造、以個別學生需求為主體的學習,因此預測,數位科技將成為破壞教育的一種創新驅力。同時,他也在舊金山成立非營利機構「克里斯汀生智庫」(Clayton Christensen Institute),由女兒(Ann Christensen)領軍,推動將科技帶進中小學教育的「混合式學習」。

觀察目前美國、甚至全球教育走向,今年六十歲的「創新教父」克里斯汀生堅信,重視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將再次成為全世界學校、老師的創新指標。以下是他今年十月底來台時接受《親子天下》專訪的內容。

五年前,我們在《來上一堂破壞課》中預測的大方向都是正確的。估計到二○一九年,有半數的學校課程會在線上進行,所以關鍵是:這次的改變會不會真的有所不同?如何不同?

「家教」角色的新世代老師

科技帶來另一個好處是,改變了老師教學專業的定義。以前的教學模式只有一種,就是提供資訊,而且只有老師能夠做這件事,因此老師要學的本事,就是如何講課。老師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和心力去顧到每個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個別問題。但現在,假使我們將課程的內容「大眾化」、「產品化」(commoditized),找全世界最優秀的老師來上課,讓上課內容變成有價值的產品,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一流的教育。教育現場的教師就有餘裕扮演像「家教」的角色,有時間觀察每個學生的需求,確保每個人都有往前學習,並且解答學生的問題。我認為這才是新世代老師的專業與自我期許的目標。

科技的本質不是持續,也不是破壞。科技怎麼發揮影響力,端看你讓它以什麼姿態進入市場,是來支持的?還是來擾亂的?基本上,用破壞力來擾亂中小學教育是行不通的,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個東西本身不夠好。破壞要能成功帶來創新,前提是現有這個產品本身是優質的,你要去破壞的只是那些「不錯但還可以再更好」的部分。如果你想要改變的事物,本身素質不夠,那就算把破壞因子帶進來也起不了作用。

用「特種部隊」翻轉教學

如果我們想要干擾原本的系統,但更新方案又不夠好,商業模式也套不進去,那麼這兩件事得分頭進行。如果商業基本模式不變,但你的工作內涵有重大改變,那就需要獨立發展,這時候我們會需要全新的「特種部隊」(heavy-weight team,也就是商業中新的事業單位)。美國有些特許學校的運作就很像特種部隊。

要為特種部隊下一個適切的註腳,可用日系汽車品牌豐田的例子來說明。豐田設計汽車的過程就像發條一樣規律,一切都在預期之中,設計部門的本質也是務實導向,這個部門專門負責設計煞車,另一個負責駕駛系統等等。

他們決定要設計第一代油電混合動力車Prius時,從各個部門挑人出來,將這些人從熟悉的環境抽離,並把他們送到日本各地,然後下達指令:我們不知道怎麼設計混合動力車,你能想出辦法嗎?這個特殊小組是用全新的概念來重新設計一部新車,重新檢視車子的各個部件是如何組裝而成,結果設計出一台很棒、全新概念的新車。

後來本田汽車也要做類似突破,採取的做法是成立一個委員會,請各部門推派代表來參與新車的設計。結果創造出一台宛若被「組織架構」附身的車,很可怕的設計!

換句話說,當你想推動線上學習,若只是請各科老師推代表組一個小組來籌劃,那麼這些老師思考的是:怎樣把線上學習「塞」進現有的授課框架?但若你希望讓線上學習「翻轉老師的教學」,就需要用到「特種部隊」的邏輯了。在美國,只有很少數的特許學校覺得自己稱得上是特種部隊,多數特許學校則期許自己有朝一日能達到那種創新的境界。在現有體制內尋求創新的特許學校,和私立學校做的事其實差不多。

新模式的教和學需有立足之地

在公立學校要破壞成功,必須有人出來組成一個特種部隊,法令上要容許像美國特許學校那樣的存在。台灣要在教育上創新,得先讓這種特種部隊學校有立足之地,然後讓想玩這個新遊戲的人留下來試試看,想去別的地方實驗的人就去別的地方。但你必須有一個特種部隊來發展新的教育體系結構,然後找到願意實踐這套新系統的學校來測試,至少持續實驗兩∼三年。當這套系統被充分理解後,就可以開始鼓吹大家升級更新,捨棄舊模式。

你絕對不能期待現有體制會改變,因為體制內的人不見得反對這個體制,體制只會複製,不會改變。因此,若想要改變,你要組特種部隊,做不一樣的事。當特種部隊成功了,你就能邀請更多的老師和學生加入,用新的模式教和學,原本的舊勢力就會漸漸萎縮,新勢力就會成長擴大。要這樣做,才會真的改變。

身為老師,你該有的本事之一是,能夠在這茫茫資訊大海中東挖西掘,把瀝取出的可用教材重整成一個個教學模組,然後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挑選出合適的模組,再將這些模組排列組合,設計成獨一無二的專屬課程。這會是老師要扮演的角色。

(採訪整理∣賓靜蓀;錄音整理∣李岳霞)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52期,出處:https://goo.gl/8gzhss

教務活動寫真


微電影創作研習活動寫真

本處教學發展中心為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及善用數位影音工具,增進學生數位技能長才,特別於3月22日在小劇場辦理2場微電影創作研習。邀請到的是目前活躍於影視界的林君陽導演及王育麟導演。第一場講座主題為「影像的聽說讀寫-用電影的語言說故事」,講者為林君陽導演,其曾連續兩年入圍金鐘獎最佳攝影,曾參與製作的電影-《愛的麵包魂》,曾獲新聞局長片輔導金補助以及金馬創投會議百萬首獎,目前主職為導演及攝影。林導演在講座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微電影創作思維與執行面的分享,並以電影《愛的麵包魂》片段講解演員走位,與不同電影畫面呈現的意義,並分享拍攝現場甘苦談,最後林導演也分享其他微電影作品,給與會學員觀摩學習的機會,現場互動分享踴躍,場面熱絡!第二場講座主題為「短片創作心得分享」,講者為王育麟導演,其製作的電影《父後七日》,並與劉梓潔共同執導,該影片曾於第47屆金馬獎入圍6項大獎、並獲獎2項。目前王導演為專業影視編導、製作人。


↑王育麟導演分享

↑林君陽導演分享
 

在講座中分享國外短片的製作手法與呈現意象,並提出本身擔任電影評審的經驗,提供在場學員許多寶貴的資訊,也分享國內短片得獎作品,提供學員拍攝微電影的思考方向,並引發創意聯想。


中山大學生翻轉偏鄉 助弱勢生夢想起飛

自己的偏鄉自己救!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三年級學生翟宗信成長於花蓮新城鄉,出身偏鄉的他就讀花蓮高中時深刻體悟教育的城鄉落差;由於國高中時曾接受大學生免費家教深受感動,考上中山大學後,翟宗信立志成為偏鄉教師,他自組Run to Dream(RTD)課輔團隊,在中山大學及教育部起飛計畫的協助下,利用寒假赴台東幫助20多名高中學子克服學習困難,希望盡一己之力翻轉偏鄉,讓孩子的夢想起飛。 翟宗信說,自己父親是身障人士,平時跟母親一同做小生意,賣肥皂、皮帶等老人用品,是市場和農會的流動攤販,有時一天淨賺不到一千元;由於要養育家中三個小孩,很快便入不敷出。他回憶,國高中時因家境清寒,無法請家教或上補習班,學校老師身兼數職、要照顧的學生太多忙不過來,導致自己課業上遇到問題經常求助無門,多虧有大學生免費家教的幫助,讓他國中畢業拿到縣長獎且順利考上花中。

翟宗信進入中山就讀後,家裡已無法負擔學費,「我每天只吃兩餐,一整天經常花不到一百元,靠打工自食其力」翟宗信說。他陸續接受過學校的弱勢獎學金、學雜費減免及急難救助的補助,深覺受人恩惠,因此發願茹素「以後有能力一定要回饋社會!」因有感擔任免費家教能幫助的學生有限,他向學校提出自組課輔團隊的構想,在副教務長施慶麟和教育部起飛計畫的補助支持下,帶領團隊至台東對高中生進行五天免費培訓,包括網頁設計、科學實驗、數學邏輯應用、英文、表演藝術及職涯探索等,學生反應熱烈,直問「明年寒假可不可以再來?」課輔團隊目前也正積極籌組準備,預計暑假期間至花蓮偏鄉提供學生免費課輔。

「偏鄉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學校教育人力不夠、教師流動率高及學生資訊能力不足」,出身偏鄉的翟宗信有感而發地提到,要長期投入偏鄉教育勢必要有十足的熱忱,否則教師常因生活不便而離開;因此,讓教師明白教育的真諦是首要任務,其次再加給福利;即便是年紀輕輕的在學學子,也希望能減緩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 圖說:中山大學社會系大三學生翟宗信(右一)出身偏鄉,因深感城鄉教育落差,在中山大學及教育部起飛計畫補助支持下,前往台東提供高中生免費課輔。

【2017-03-29/中山新聞】,出處:https://goo.gl/g76v2u


中山大學物理演示活動寫真

本校物理系與教務處招生組合作,於106年4月8日至4月9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生活物理演示」活動規劃25個主題,將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以物理學方式解析,向民眾透過好寓教於樂,包含「魔力棒球」、「聲音及音樂的物理」及「 GPS:生活中的相對論」等。本校六院各派出一名學長姐代表,透過面對面與高中生分享,問與答的有獎徵答方式,將科學新知加深加廣,植入學生印象,本次活動共有100多位物理系師生及800多位高中學生共同參與,活動圓滿成功。

聯合新聞網報導:誰說物理離生活遙遠 玩寶可夢也能認識相對論

物理離生活並不遙遠!中山大學物理系過去每年都在高雄舉辦「生活物理演示」希望讓民眾認識科學,今年受到科技部邀請移師台北,規劃25個主題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白努利定律等物理理論,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嚴祖強說,這些理論其實在生活中已經普遍被使用。寶可夢竟然能用到相對論、耳溫槍也與量子力學有關、變化球更與白努利定律習習相關。中山大學物理系首度至台北舉辦「生活物理演示」,規劃25個主題,邀請100多位物理系師生及800多位高中學生為民眾講解物理在生活上的應用。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嚴祖強說,許多看似艱深的物理理論其實與生活有密切關係,希望讓民眾瞭解這些物理理論在生活上的應用,不要把科學拒於千里之外。負責主持「GPS:生活中的相對論」的中山大學物理系一年級陳同學表示,狹義相對論提到速度與時間的關係,而廣義相對論則有引力與時間的關係,如果沒有2個相對論來校正數據,人造衛星提供的數據與實際應用誤差可能會高達1萬公尺,而寶可夢及google地圖在衛星定位及校正都有應用到相對論的概念。以「魔力棒球」向民眾說明白努利定律的政大附中高一學生黃宇賢則說,自己在學校棒球隊擔任投手,對投出的變化球感到十分好奇,因此便透過此次機會,認識白努利定律中的氣流速度與氣壓的關係,「以後能投出更厲害的變化球」。「聲音及音樂的物理」的金陵女中高二學生董庭君也說,原本就喜歡物理,參與的過程中也學到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林姓民眾也說,以前從來不知道科學與生活如此緊密,未來也希望有更多機會來認識物理在生活上的應用。


中山大學物理系舉辦「生活物理演示」,讓民眾輕易地投出變化球。記者林良齊/攝影

中山大學物理系學生與高中生向民眾講解相對論在生活上的應用。記者林良齊/攝影
 

【2017-04-08/聯合新聞網】,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3/2391256

玩寶可夢學相對論 中山大學物理演示揭密

瘋迷全球的「寶可夢」遊戲(Pokemon GO)居然跟相對論有關!國立中山大學物理學系4月8日至9日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噴水池旁盛大舉辦「生活物理演示」活動,現場展演包括「魔力棒球」、「聲音及音樂的物理」及「 GPS:生活中的相對論」等25項主題共100多個實驗,內容兼具實用及趣味性,讓人直呼驚奇。

中山大學首次於北部地區舉辦大規模戶外科學展演,共有來自北一女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政大附中及桃園南崁高中、新竹曙光女中等共20所高中逾800名學子報名,盛況空前。中山物理系副教授嚴祖強表示,本次活動將「大學實驗室」和「科學博物館」帶到市區戶外,希望學生明白「苦背三年公式,不如動手做實驗」;同時有超過8部出自《探索三部曲》的科學動畫和短片在帳篷內同步播映,其中的科學相關劇情皆可立即在現場的實驗演示區親身體驗、實際印證,亦適合兒童及長者參與。

嚴祖強指出,本次演示內容皆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像是「生活中的相對論」是要告訴大家,當我們在玩「寶可夢」遊戲時,手機的運算必須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時間修正計算,才能正確地和遊戲互動。因此,雖然很多人不懂相對論,但相對論早就進入人們的生活中。現場也以實驗模擬台北101大樓的阻尼器,讓民眾真實地見識到阻尼器的防震效果。 此外,「魔力棒球」則是利用特製的棒球,讓參觀的民眾都能投出台灣之光王建民的絕技「伸卡球」,至於球的路徑為何產生變化?關鍵在於「白努力定律」。嚴祖強解釋,投手想要投變化球,就要在出手時,用手指或手腕的力量,改變棒球的旋轉方向,藉著自然界的「白努力定律」,也就是「速度較快的氣流,壓力較小」,使球轉彎。

特別的是,本次活動還錄製了主題曲《愛的角動量》,由中山大學物理系嚴祖強副教授作詞,歌詞中充滿物理的趣味。為了和參與的觀眾及學生共享科學樂趣,活動中也多次帶領觀眾和學生一同合唱,讓本次物理演示活動更添創意與教育意義。

《愛的角動量》M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ES0hgsxM0

【2017-04-10/中山新聞】,出處:https://goo.gl/Bf7OiA


「高中與大學對話」會談

本校招生組於106年4月10日辦理「高中與大學對話」會談,邀請高中端代表:瑞祥高中林香吟校長、瑞祥高中教務莊福泰、中山附中教務范慈欣、教育部協作中心專員朱元隆、教育局課督廖俞雲與本處黃心雅教務長、招生組黃敏嘉組長、招生組林家緁小姐共同討論關於大學入學參考學生學習歷程的想法,以及高中端發展AP課程的可能性,並期待大學是否可以協助高中發展相關的課程,進行探討。感謝與會者莊主任在臉書分享與會心得:「頂大之一的中山大學是高雄學術界的翹楚,經過對話,我們才理解中山大學對學生備審資料和面試的用心,對於和高中合作提供高中學生實驗、開設相關多元選修課程,尤其在海洋教育方面都承諾給予支持。我們總共拜訪了南部五所大學,對話之後可以深深了解,大學對107課綱的高度支持與關切,感謝高師大、屏大、義大、長榮和中山等五所大學願意和高中對話,因為對話我們更了解大學和高中各自的需求,因為對話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目標更一致。」


與會者合影留念
◎ NSYSU ACADEMIC

◎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務通訊》◎  如對電子報的內容有任何的疑問,請來函教務處
所在位置:行政大樓6008室 分機2164  教務處網頁:http://oaa.nsysu.edu.tw/bin/hom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