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 No.92
 

教務工作快訊

 

月份活動預告

 

招生組

 

105學年度「因應十二年國教-高中與大學新關係論壇」

 
   

大學是十二年國教政策教育場域的銜接發展角色,如何透過銜接課程、師資與教學轉型,形塑一個
尊重多元文化差異、兼顧個別特殊需求、關懷弱勢群體,並能讓高中生有適性的
... 詳全文

 
 

公告國立中山大學106學年度外國學生秋季班入學申請招生簡章

 
   

一、106外國學生秋季班簡章-中文版、106外國學生秋季班簡章-英文版,請詳見招生最新消息二、申請及放榜時程:... 詳全文

 
 

教務前線

 
 

104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與教學績優教師系列報導(二)

 
   

本校104學年度教學傑出獎教師及教學績優教師業已遴選完成,教務通訊特邀104學年度獲獎之教師
分享教學經驗及心得,並自91期開始陸續刊登系列報導
... 詳全文

 
 
  全球教務動態
 

葉丙成:未來人才必備的六大能力-就業能力的起始點

 
   

台大電機系教授、MOOC(大規模網路免費課程)計劃執行長葉丙成,從2013年開始在全台推廣「
翻轉教育」,也是全台第一位在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以華語授課的老師
詳全文

 
 
  教務活動寫真
 

善變、創新、成長

 
   

本處教學發展中心與工學院共同辦理跨領域教師成長工作坊系列活動,於十二月九日在73階蔬食咖
啡館舉行,本次特別邀請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周光春
詳全文

 
 

從海洋生物到醫藥科技

 
   

本處教學發展中心與海洋科學學院共同舉辦「跨領域教師成長工作坊」,本次由海洋生物科技暨資
源學系廖志中教授與大家分享「從海洋生物到醫藥科技」
詳全文

 
 

104學年度招生活動成果(三)

 
   

一、更新本校未來學生臉書專頁及外校大學博覽會網站(每日):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國立中山大學-未來學生-199231953434777/?ref=aymt_homepage_panel詳全文

 

  教務工作快訊
 

一月份活動預告

 

招生組

 

105學年度「因應十二年國教-高中與大學新關係論壇」

 
       
   

大學是十二年國教政策教育場域的銜接發展角色,如何透過銜接課程、師資與教學轉型,形塑一個尊重多元文化差異、兼顧個別特殊需求、關懷弱勢群體,並能讓高中生有適性的發展機會的學習場域,以銜接這些在新課綱下成就的孩子,並激發其學習潛能和創意思考能力來因應未來社會的變動,是大學應盡的責任。準此,傾聽高中學校的聲音,瞭解高中教育的教學變革及培育學生基本素養的精神,有效因應高中端的育才變革,並延續十二年國教實施下高中學生學習成效,是目前刻不容緩的議題。
一、活動時間:10613日(二)
二、活動地點: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研究大樓一樓華立廳。
三、與會人員:
(一)、本校校長、教務長及各學院院長。
(二)、本校教育研究所推薦主持各分組討論之大學教授。
(三)、高中端將邀約50所高中學校校長及輔導室主任參與。
(四)、本次活動以高中重點人物,並由本校教育研究所安排大學端專家學者,以利彙整高中意見。
四、議程:

時間

內容

09301000

報到

10001100

主席致詞(介紹與會貴賓及貴賓致詞)

11001200

分組討論

12001230

綜合座談

12301400

交流午宴

14001600

研發成果體驗

五、聯絡窗口: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招生組林家緁小姐。電話:07-5252000分機2147。信箱:amomo1025@staff.nsysu.edu.tw。
六、相關資訊請見本處
訊息公告

 
     
 

公告國立中山大學106學年度外國學生秋季班入學申請招生簡章

 
       
   

一、106外國學生秋季班簡章-中文版、106外國學生秋季班簡章-英文版,請詳見招生最新消息
二、申請及放榜時程:

 

預計時程

招生審查作業

2017115~331

學生申請作業

201741~515

申請審查作業

2017615日前

公告錄取生

2017715日前

錄取生回覆就讀意願及核發入學許可

2017715日後

分段持續辦理備取學生遞補作業

2017815日前

備取生回覆就讀意願及核發入學許可

三、相關資訊請見招生最新消息

 
     
 

教務前線

 
 

104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與教學績優教師系列報導(二)

 
       
   

104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教學經驗及心得分享

本校104學年度教學傑出獎教師及教學績優教師業已遴選完成,教務通訊特邀104學年度獲獎之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及心得,並自91期開始陸續刊登系列報導。

「嚴謹治學,學用合一」-社會學系  萬毓澤老師

因萬老師本身為外文學門出身,故對於學生「語言」的感受力與敏感度相當重視,甚至一句句帶領學生閱讀文本,並解析其單字與文法,紮實與細膩地讓同學感受與掌握文字的運用,了解語文如何吸收與呈現,其中的概念與文化脈絡的轉換等,老師認為這些都是基本功的訓練,尤其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所需經營的一塊領域。除此之外,老師也受過社會科學哲學的訓練,教學時也特別重視學生精準運用概念與理論語彙,堅持學術的嚴謹性,因此萬老師總是竭盡全力備課,每週撰寫具學術規格的講稿,正所謂「有所本」,以求授課內容的精準。

萬老師開設了全國社會科學系所唯一的「社會科學翻譯研究」課程,內容關注於如何將英文轉換成中文,字斟句酌,提升學生英文的理解力、中文的表達能力,了解語言的文化與脈絡,盼能帶動社會科學界對人文社會科翻譯、學術本土化的重視。

老師最特別的教學特色,為教學時從不主張「社會學本位主義」,因老師本身積極從事於跨領域的研究工作,經常運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追求跨領域的知識刺激,「希望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與社會現象,設法培養學生整個社會科學(甚至部分自然科學)的興趣及基本認識。」萬老師說,讓研究與教學都以「打破科際界線」的核心理念一以貫之。

除了理論性質的課程外,萬老師也開設一些強調實作性質的課程,如「社會運動」、「參與式民主導論」等課程,強調將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進入田野,以社會實作、公共參與的方式來認識社會,並從中發掘問題、回饋社會,培養學生「學用合一」的能力。如前一學年的「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課程,便以「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方式,與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合作,讓學生成為研究對象的一份子,開發出一套讓小學生認識台灣戰爭史的桌遊,在旗津進行歷史推廣的教育,也協助戰和館在地化、永續經營。

「全球視野,即時回饋」-海洋科學系  陳孟仙老師

為因應時代變遷所造成訊息爆炸等現象,孟仙老師認為透過課程內容的轉化,談一些與生活周邊相關的即時議題,透過影片等輔助教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孟仙老師所教授的「全球變遷」,融入現今颱風異常的問題,培養全球視野。

談到服務學習課程,孟仙老師則以培養學生合作領導與溝通能力為主要的教學概念。透過不同科系、年級所組成的團隊小組,設計一個環境議題到中小學進行環境教育的推廣,這過程藉由讓集體創作與合作,整合融入相關的資訊,再進階實行於社會服務。由此可知,孟仙老師相當強調學生邏輯思考與判斷,經過內化整合,再反饋於他人的終身學習的過程。「在教學上,因材施教是一定要的,但如何激發學生思考,帶領同學實際去嘗試,是服務學習課程的核心價值。」孟仙老師認為,因如今訊息的取得已不困難,也因此訓練學生接受挑戰時,如何有解決問題及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為了在上課時增加與學生們的互動,除了一般課堂上口頭的問答外,孟仙老師在通識課程的大班教學上更引進線上的即時回饋系統「ZUVIO」,學生使用手機即時連線回答問題,由系統彙整所有連線學生的填答狀況,讓老師可以就此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成效的評量。未來,孟仙老師希望繼續推動這種教學方式,甚至加入比賽的形式,帶動學習樂趣,「引進這種教學即時回饋系統,其實最終就是希望上課變有趣,不像以往較死硬,能更貼近生活,談一些時下社會議題,也許未來可以將課程往團隊群組比賽方式設計。」孟仙老師認為,藉由比賽形成議題進行討論,激發學生對跨領域學習的興趣是一種通識教育的任務,因此孟仙老師希望透過引進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習更有成效!

「多元教學素材,與時俱進」-外國語文學系  歐淑珍老師

歐淑珍老師在外文系所開授的課程以語言學相關為主,對於主修文學居多的外文系同學而言,可說是較少接觸的類型。「語言學類的課程是一個比較重視理性與邏輯分析的學科。」淑珍老師說,也因學生對於這方面分析性的課程較不熟悉,淑珍老師採取的教學策略是,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生活中的例子作結合,減少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距離感。

以「音韻學」為例,談論每個語言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系統、規則與型態,然而這種概念屬較抽象,淑珍老師使用一些多媒體的媒介,如Youtube、TED、或科普的例子,帶領同學真實「感受」這些抽象的概念。如淑珍老師融入最近流行話題PPAP,用音樂性的例子解釋語言中重音與節奏的觀念,可見淑珍老師的教學技巧很多元,將許多實例帶入課程中,幫助理解知識與概念,帶領同學體會語言學的奧妙。因此雖然語言學看似抽象,其實生活中處處可見語言學的運用,如PPAP也蘊含了語言學中複合詞的構詞機制,又或是電子產品中輸入法的運用,都擁有詞與詞搭配頻率的內涵。

除了語言學課程,淑珍老師也開授英語文能力課程。關於英文寫作課程,淑珍老師說:「寫作分結構與內容兩方面,而結構就像蓋房子,而蓋房子一定有基本的素材,譬如字彙、文法和段落篇章結構等。」將寫作比擬為蓋房子的比喻,建立英文寫作時的骨架,用英文的邏輯與結構來寫作,而非中文式的思考,上課時會不停引導同學思考結構面之議題。而內容的建構上,淑珍老師則認為需要非常長期的訓練,此部分牽涉到同學的批判性思考,必須由自身所接觸的知識素材支撐,培養軟實力。因此淑珍老師在課堂中傳授一些紮實的基本訓練,先建構蓋房子的基礎,而文章中的血肉則需學生自己對生活的體悟與感發所培養,藉由課堂上的分享與深度探討,也鼓勵同學表述自己的想法,激發創意!

 
     

 
全球教務動態
 

葉丙成:未來人才必備的六大能力-就業能力的起始點

 
       
   

                                                        圖片來源:https://goo.gl/cOf9aO

台大電機系教授、MOOC(大規模網路免費課程)計劃執行長葉丙成,從2013年開始在全台推廣「翻轉教育」,也是全台第一位在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以華語授課的老師。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思沙龍講座,葉丙成提出,面對未來世界,能力比知識還重要,而找到資源、結交朋友、洞悉世故、識別問題、給人深刻印象、行銷自己想法,是成為未來人才必備的六大能力。

找到資源:你到新環境、新職場,能否讓大家很快認識你、喜歡你
結交朋友:你能否讓別人願意和你當朋友、幫助你?
洞悉世故:有組織的地方就有政治,你能否看出人事背後的複雜關係,保護你自己?
識別問題:成功創新創業的前題是要解決別人的問題,如果只是做出自己認為很酷的東西,不會有人買,所以必須有深刻的洞察力,觀察別人的問題在哪裡?
給人深刻印象:讓人對你印象深刻、有好印象
行銷自己的想法:你有想法後,要如何說服別人、讓大家覺得這是好主意?

老師、家長的思考要改變,既然學生不知為何而學,就應該讓學生看到世界(Bring the students to the world.),或是把世界帶給他們(Bring the world to the students.),讓他們知道學的這些東西和世界有連結。

葉丙成教授以其開設的「簡報製作與表達」通識課為例,訓練學生進行「電梯簡報」,用2分鐘讓聽眾對你的東西了解並感興趣,這是創業者要獲投資人青睞,需要的重要能力。期末評量拉到小學、老人院,有學生質疑這些聽眾的知識背景、理解力不一,為何能夠決定他們的期末分數?但是我們在職場中就是經常會碰到「能力差卻很有權力」的聽眾,學生克服了這項難關之後,未來遇到類似狀況會更有自信。

                        左圖圖片來源:https://goo.gl/0FIlue。右圖圖片來源:https://goo.gl/SxFOjv

葉丙成教授看到博班同學,碰到喜歡的專題就一股腦鑽入,不太管其他科目的成績,因為他們認為學到東西最重要。所以,葉丙成教授認為只要願意改變,有時候就只是需要同伴的影響,另外,葉丙成教授也很鼓勵學生和家長多去上線上課程,在線上平台如Coursera就能上到全球頂尖大學的課程,它打破時間和家庭環境的限制,使我們對世界有更進步的認識。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教育趨勢》,文章出處如下:https://goo.gl/cOf9aO  

 
     
 
教務活動寫真
  善變、創新、成長  
       
   

本處教學發展中心與工學院共同辦理跨領域教師成長工作坊系列活動,於十二月九日在73階蔬食咖啡館舉行,本次特別邀請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周光春,分享他在日月光二十幾年的工作經驗與職場心法,也分享許多日月光集團的企業經營經驗。

日月光作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封測廠,其企業經營理念與組織文化深厚,是許多老日月光人共同的回憶。在成大機械系畢業後,周光春一路從基層的工程師一路往上爬,曾擔任主任、經理、廠長、副總等職,可以說是跟隨著日月光一同成長的。父母皆來自大陸,從小在屏東潮州鄉下長大的他,能夠考上國立大學當工程師相當不易,也間接培養其純樸、真誠的待人處事態度。

日月光作為一全球品牌,其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企業組織文化在支持著?周光春認為,企業文化不是光嘴上講講,而是從日常工作、談話及會議等場合以身作則,逐步建立起屬於日月光人的人格特質,而這些多半都是從創辦人張媽媽(張姚宏影女士,董事長張虔生之母)的身上所得來。周光春說,他永遠記得張媽媽曾說「不會沒關係,我們要把它學起來。」是影響他在日月光工作時最重要的一句話。在職場中難免犯錯,但公司的成功與否就看他是如何對待一個犯錯的員工,因此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日月光公司的企業文化。

周光春回憶,在2005年中壢日月光廠發生火災,整個重要的廠房付之一炬,那時候面臨了許多重大的挑戰,不僅是財物損失慘重,重要的是龐大的員工沒有工作後要怎麼辦?他說,大概在距離火災後不到兩個禮拜,人資部門遇到非常大的壓力,這些中壢廠的員工要做什麼都還沒有個頭緒,整個中壢廠有近四百個員工沒有工作,人資部門在一個月內緊急辦好所有員工去上海的簽證,因為只有日月光上海廠還有在做材料封裝測試。當時公司就決定,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但是我們還有這群員工,如果再不把人留著我們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周光春認為,我們總是在發生事情時,你才會去想公司的核心價值,你在那個當下做的決定是什麼?有些公司面臨龐大的財務壓力會選擇資遣員工然後讓員工沒有工作而上街抗爭,但當時我們損失近八十六億,卻只有一個中心思想:把人送去上海。從這句話、這樣的決策過程中,就可以看出經營者的行為模式與企業經營。

而在演講當天,對日月光來說卻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因為在三年前發生了高雄廠後勁溪污水污染事件,雖然罰款只有六十萬,但公司先選擇承擔錯誤,再來將事情做到圓滿,後續也全身而退。張媽媽曾說:「事情是用做的,不是用說的。」公司發展固然要有願景,但實際做比擘畫願景還來得更重要,脫下皮鞋、穿上草鞋,一步一腳印紮實做事。

 
     
  從海洋生物到醫藥科技  
       
   

本處教學發展中心與海洋科學學院共同舉辦「跨領域教師成長工作坊」,本次由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廖志中教授與大家分享「從海洋生物到醫藥科技」。現場除了文學院、管理學院及海洋科學學院的教職同仁外,還吸引了工研院的夥伴一起蒞臨現場進行交流。

「跨領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透過跨領域,你可以看到很多你原本看不到的事情。」 廖志中教授這麼表示,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很多研究皆是跨領域串連而成,以水母的螢光蛋白為例,有一位科學家做出綠色的水母螢光蛋白後;而另一位科學家發現水母的螢光蛋白能在生物體上另有所表現;另一位科學家將水母的螢光蛋白改良成不同顏色,進而讓生醫科技能夠作為運用,這即是跨領域最典型的例子。

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廖志中教授在大學時期非常熱衷於社團活動,他認為社團是跨領域的起始,後來更是因緣際會到了高雄醫學大學攻讀藥學博士,無意間從海洋跨足到藥學的領域。廖志中教授畢業後先後到了嘉南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任教,最後輾轉回到了中山大學。而在選擇研究主題時,帶著在藥學領域的經驗,廖志中教授選擇了較為冷門的海洋微生物的有機小分子,又從藥學回到了海洋,當初藥學領域的經驗成了現今研究的基礎。未來,廖志中教授依然持續會在跨領域的學科間進行研究發展,期冀能為海洋科學帶來更為嶄新的研究成果與發現。

 
     
  104學年度招生活動成果(三)  
       
   

一、更新本校未來學生臉書專頁及外校大學博覽會網站(每日):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國立中山大學-未來學生-199231953434777/?ref=aymt_homepage_panel

二、定期寄送各學制海報及考試資訊至外校(3個月):協助偏鄉高中認識中山(南星計畫),已於105219日寄出南星計畫海報以及本校學系簡介至170所偏鄉高中。

三、成立招生團隊(研究生及高中校友會)-13個團隊:南友會、雄友會、中友會、彰友會、雲嘉會、竹友會、北友會、轉聯會、花東會、桃友會、澎友會、蘭友會。

四、104學年度共計宣導人數達3,003人次,踏出西灣走出校園,至各高中學校入班宣導、中央公園捷運站及新崛江快閃宣導活動,隨著創新與巧思不斷的跟上新鮮人的潮流,期盼碰出更大的招生火花。

 
     

 
◎ NSYSU ACADEMIC

◎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務通訊》◎◎   如對電子報的內容有任何的疑問,請來函 教務處

所在位置:行政大樓6008室 分機2164     教務處網頁 :http://www.academic.nsysu.edu.tw/aca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