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教學經驗及心得分享
本校102學年度教學傑出獎教師及教學績優教師業已遴選完成,教務通訊特邀102學年度獲獎之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及心得,並自74期開始陸續刊登系列報導。其中,95至101學年度教學績優獲獎教師之開放式課程及磨課師課程相關內容,歡迎至國立中山大學-開放式課程-教學績優教師參閱。
「循循善誘」---化學系 王家蓁老師

談到普通化學,家蓁老師表示,通常大一的學生會誤以為這門課是高中化學的英文版,所以在課堂上,她會試著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不那麼排斥這門課,並且較快進入化學的領域、明白式子演算原理,而不只是死背公式。
家蓁老師非常鼓勵學生提問,所以在課後,會看見許多學生主動留下,繼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此外,她不希望上課很嚴肅,因為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她不希望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恐懼。當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原理,老師也會用生活化的比喻,讓學生較容易了解箇中原理。
課堂上,雖然老師希望上課氣氛輕鬆,但仍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秩序,例如不能滑手機、趴在桌上睡覺等等。家蓁老師認為,除了講授書本中的知識外,她也希望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當老師在課堂上傾囊相授時,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覺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事情。千萬不可因為老師很親切,上課態度就隨便。
對家蓁老師而言,化學是具有魅力的學科,因此,她也希望學生能夠認識她所認識的化學。此外,化學也是生活中的一門藝術,如何用化學的眼光看這世界,並將所學連結起來日常生活,在在都是老師在課堂上想傳授給學生的。
大一普化是許多理工科系學生必須面對的一堵高牆,但家蓁老師相信,學生會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中,領略到化學的有趣之處。
「樂中教學」--生科系 張學文老師

談到教學方式,學文老師說,目前他開設的課程都是講述類,學生在課堂上和老師不太有討論的空間,因此,除非學生發問,師生之間才會有互動。「教學,就是設法把一個架構完整的故事講得清楚。」學文老師認為,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位說故事的人,而說書人本身邏輯性要強、舉的例子要貼切,這樣同學在上課時才不會有疑問;若學生上課不專心,就是故事的架構或是講述的方式出了問題,因此,藉由學生上課的反應,老師得以適時調整授課方式與課程內容。
在教通識課程時,學文老師表示,有許多學生非屬科學領域,因此要用更淺顯的方式授課。但老師也說,就算用再淺顯的方式,學生有可能還是不懂,這個時候就要換個方式,或是重新講一遍。除了講課方式要適當外,課程內容本身也要好,若內容不好,學生也會很快失去興趣。
「教書最重要的就是熱忱」學文老師說,若無教學熱情,不管上課內容多豐富,都會顯得枯燥乏味。教書就像是在推銷產品,如果自己都覺得商品不好,再好的口才也賣不出任何東西。
談及教學理念,張老師認為,學生是課堂中最重要的主體。如何讓學生聽懂上課內容並擁有正確的概念,是其最終的教學目標。另外,老師也希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但這也是最困難的—如何讓學生不僅是單向接受資訊,更能舉一反三,張老師謙遜地說,這仍是他努力的目標。
「諄諄教誨循循善誘」 --企管系 林峰立老師

「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感覺到在對他講課。」峰立老師說,如果學生認為自己只是聽眾之一,那麼課堂上的內容就不會與他們產生關聯。因此,峰立老師會在課堂上抽點同學回答問題,一旦叫了學生的名字,學生就會感覺老師是在對著他講課,如此一來,教學就可以穿越公眾性,進入個別性。
「要教導現在的年輕人,就要先說服他們,而說服就從尊重開始。」峰立老師與學生相處的秘訣,就是想辦法記住他們的名字。除了在課堂上,私底下這樣做,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教師,不僅是授業解惑者,同時也是教育工作者。」峰立老師的核心理念是:賦予學生的正確的信念(belief),也就是正確的價值觀。峰立老師表示,一個人的價值觀會影響一切,如果信奉金錢至上,那麼學生來上課,就會認為老師是販賣知識的人;一旦如此,老師就淪為商人,課堂淪為販賣知識的場所,如此一來,師生間的關係就會淪為交易關係,並且嚴重惡化。
但是,林老師也表示,要建立起學生的信念很難,因為這個世代誘惑太多,老師講的話學生不見得會聽進去,若又和生活上的價值觀有所牴觸,學生會更加無所適從。因此,峰立老師通常會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在授課內容中夾帶正確價值觀,以此建立起學生正確的信念。
峰立老師對於教育的努力與認真,著實令人敬佩,在他生動的教學背後,暗含了如此的拳拳之心,統計學的學生何其有幸,在人生的路上遇見這麼一位用心的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