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101學年度教學傑出獎教師及教學績優教師業已遴選完成,包括教學傑出獎教師1位及教學績優教師23位,共計24位,獲獎教師名單如列表。教務通訊特邀101學年度獲獎之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及心得,並自本期開始陸續刊登系列報導。
學年度 |
獎 項 |
獲獎名單 |
101 |
教學傑出獎 |
海工系 陸曉筠 |
教學績優教師 |
中文系 紀志昌、外文系 歐淑珍、外文系 李祁芳、生科系 劉仲康、化學系
蔣燕南、物理系 郭啟東、資工系 楊昌彪、機電系 錢志回、電機系
李錫智、通訊所 黃婉甄、光電系 于欽平、環工系 袁中新、資管系
范瑞珠、企管系 黃北豪、企管系 林峰立、財管系 林玉華、海工系
張揚祺、海資系 李玉玲、政治所 廖達琪、社會系 王宏仁、通識人文社會組
越建東、通識運動健康組 林宗正、通識自然應用組 戴妙玲 |
面對學生的多面良師—外文系李祁芳老師

李祁芳老師自98年來到中山大學,於系上多次被學生票選為「傑出教學教師」,文史類課程也連續拿了三次優良課程的殊榮。此外,教導通識英文課程,雖然學生的背景與程度差異很大,也都能夠深受學生的喜愛。這些豐碩的成果,均源自祁芳老師對於傑出教學的追求,他認為:「除了期許自己成為自由思想與真理之保護者、捍衛者,還希望扮演學生與異文化之橋樑,傳承海外所學之學養。」
依據課程的不同,祁芳老師的教學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在通識課程上,依據學生程度上的差異,必須審慎分辨階段性目標。第一,當然是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第二、希望學生能跳脫制式英文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然地直接接觸外文,將英文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打破過往學習的套路。學習英文,不見得要依賴現成的教材,老師鼓勵學生不用透過老師來學習異文化。秉此理念,以期達到與「國際同步」的學習目標。
而在專業領域的系上課程,祁芳老師對學生有不同的期許。除了掌握基本的專業訓練外,上課時,以哲學式提問引導學生認識,並建立西方思辨邏輯,從中掌握異文化,洞悉英文與中文表現的文化差異。祁芳老師特別喜愛運用文史故事、文學風景與多媒體教材,來引導學生認識深厚的西方文明。對祁芳老師而言,提供學習的誘餌與切入點是項挑戰,這是她用十餘年海外求學經驗換來的珍貴養分。
祁芳老師用嚴肅但具創意的態度去面對學生,謹慎地保持觀察學生的距離。對於導生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時需要的不是老師的姿態,而是扮演貼近學生生活的朋友角色。「人生很短,能夠奉獻在教學的時間更短。」對她而言,能一點、一滴將自己有限生命中的知識,傳承給學生,並創造他們未來的無限可能,其重要性與影響力是遠高於研究的。
勇於求新 態度至上—通識教育中心林宗正老師


剛步入操場,便見到一位雄壯威武、滿身汗水的身影踱著勤快步伐,一面慢跑,一面指揮同學丟擲鐵餅,田徑操驗。「這是我每天的習慣。」老師開朗地說。這位,就是熱愛、精通各項體育,對於指導學生樂此不疲,於101學年度獲選為本校教學績優教師的林宗正老師。
能得獎,絕對不是一朝一日的成就。林老師提到:「這些都是要細心耕耘的」。不論運動上、課業上、心理上,學生們只要有任何疑問,林老師總是不辭辛苦地以各種方式去開導同學。課餘時間一起去潛水,或是聊天開導,不管是現在學生或是畢業生,他都來者不拒,「就連剛剛我在慢跑,都在構思─怎麼教,他們才會懂!」也因此,久而久之,教學上的好口碑就口耳相傳。不只校內學生,就連許多校外同學也慕名前來求教。老師苦笑著說:「連老婆都抱怨,我陪學生的時間實在太多!」以林老師所開設的潛水課為例,老師認為,雖然下水看似有趣又好玩,但每堂課對他來說其實都是無比的壓力!「潛水當然危險,但身為老師就要有一個認知,你可以掛,學生絕不能掛。」短短一句話,就足以看出林老師對學生的照護與用心。
而對於指導的對象,老師堅持孔老夫子的有教無類,他認為,不能只是教導在體育方面表現傑出的人才,讓本來不擅長或不喜歡體育的同學漸漸接受運動,其實才是老師一直以來所致力的。「把不會的學生教到會,才有挑戰性啊,這樣才叫厲害!」林老師興奮的說。
問到為何走上體育這條路,老師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從鼓山國小棒球隊、壽山國中田徑隊…,連年的破紀錄、奪冠軍,一路走來,老師的人生可說是與運動密不可分。進入教職後的他,也並未停滯學習,反而更加致力於學習新運動,如射箭、潛水、飛行傘…。「專精,才能洞悉問題。」林老師認真表示。能在教學上有這麼強烈的熱情,正因為他所教的,就是畢生所愛。
在老師眼中,體育不只是運動,更是生活!也像是一門藝術,「體育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反思,對生活或對社會都是,所謂的『運動家精神』其實就是超越自己的極限,想辦法解決你遇到的問題,不輕易認輸。」老師如是說。林老師不只用他的「運動家精神」來教導與勉勵學生,也能夠應用在自身上,勇於嘗試新的運動項目,不為自己設限,也因此,成為了學生們心中的傑出好榜樣。
「深入淺出」—外文系歐淑珍老師


「你們知道嗎?網路上常用的火星文跟聲韻學也有關唷!」即使是對學生來說非常難的音韻學,老師還是能用生活週遭的例子帶入,深入淺出,幫助學生瞭解,她就是此次獲得101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的外文系歐淑珍老師。談到自己教學方式的改變,歐淑珍老師說:「剛開始教書的時候,只著重於把知識傳給學生,後來發現學生根本聽不懂,我才開始思考要怎麼將音韻學變得容易理解。」
歐老師在課堂外總是花很多時間尋找教學的新素材,而上課時則嚴格禁止學生上課滑手機、睡覺,她認為,上課時間就應該好好吸收知識,其他的事情應該下課再做,因此只要可以讓英文進入自己的腦袋裡,歐老師是允許提不起精神的學生在教室後方來回走動的。
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歐淑珍老師表示,自己當初也是像大多數外文系學生一樣,以學文學為主,直到一次社團活動中接觸到原住民,才發現自己對不同語言的聲調發展非常好奇,這是他人生重大的轉折點,其研究方向便從文學轉為聲韻領域,因此,歐淑珍老師總是會鼓勵學生多多接觸不同的事物,及早找到自己的興趣。目前歐淑珍老師也有自己的「語言暨音韻實驗室」,希望能解決大家學習新語言時的口音障礙。
來到中山第六年,歐老師非常喜歡中山大學依山傍海的環境和善良活潑的學生,雖然身為英文老師,但她認為中文逐漸成為國際通用語言,擁有良好的中文能力也是相當重要,因此勉勵中山大學的學生,趁年輕提升中英文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及早找到自己的專業興趣。然而,不論是語言還是專業興趣,最基本的『用心』、『耐心』、『恆心』才是學習的上策,這就是歐淑珍老師給我們最大的勉勵。